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新加坡是个奇迹,弹丸之地,资源匮乏,却靠着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航道,成了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这里船来船往,货物装卸,燃油补给,金融服务,样样齐全,经济繁荣得让人羡慕,全球每年有数以万计的货船经过这片狭窄的水域,新加坡便利用这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赚得盆满钵满。 说起新加坡的富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这些年,中国崛起为世界贸易大国,能源、矿产、工业原料源源不断从世界各地运进来,而中国制造的商品也从这里运往全球各地,中国商船在这条海峡上穿梭,带动了新加坡港口的繁荣,港口处理着海量货物,船舶在此加油、维修,燃油销量更是占了全球市场的六分之一。 尽管没有直接的过路费,但这片航道的“隐形收费”却让新加坡赚得心满意足,转口贸易、燃油补给、物流服务,每一样都为这座城市贡献了巨额收入,不仅如此,港口相关的产业也养活了十几万人,可以说“靠海吃饭”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 依赖地理优势的好日子并不会永远持续,中国早就开始布局替代方案,打破对马六甲的依赖,全球变暖带来的北极航线成为了新选择,每年夏天,这条航道逐渐通行无阻,从中国到欧洲的航程比传统路线缩短了大半个月,运费节省得惊人,对航运公司来说,少花钱是硬道理,北极航线的货运量这几年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商船选择改道而行。 除了北极航线,陆地上的新通道也在抢夺马六甲的地位,中缅油气管道、中俄能源管道等跨国工程陆续投入使用,不再需要绕道海上运输,中老铁路与海公铁联运班列,更是将中国西南与印度洋连接起来,让贸易更加高效,以前必须经过马六甲的货物,现在有了更多选择。 这些新航道和新通道的出现,让新加坡感受到了压力,港口的吞吐量开始下降,燃油的销量也被分流,依赖航运的相关产业逐渐感受到寒意,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原本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正在被稀释,船舶绕道而行,意味着新加坡的“金饭碗”不再牢靠。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新加坡也在努力,大量资金砸下去,建设全自动化的新港口,希望用技术优势吸引客户,但再先进的港口,没有足够的船只停靠,也只是空有其表,此外,新加坡也试图在替代燃料领域寻求突破,想要弥补传统燃油市场失去的份额。 外交上,新加坡试图拉拢其他国家合作,甚至希望引入外部势力参与区域事务,但这种做法并不讨好周边国家,马来西亚和印尼明确反对任何外力干涉,毕竟马六甲海峡是区域内的共同利益,新加坡的想法在邻居眼里并不合适。 新加坡的焦虑不仅是因为经济,它还深陷地缘政治的矛盾中,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长期依赖“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平衡策略,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新加坡的安全靠山,新加坡允许美国军队使用樟宜基地,还从美国高价采购军备,以此换取美国的“保护”,但是,这种平衡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变得越来越难维持。 中国的崛起,让新加坡无法忽视其经济上的依赖,但同时又担心这种过于紧密的联系会引发美国的不满,夹在两大国之间,新加坡的处境越来越微妙,尤其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内的贸易结算币种发生变化,美元的地位逐渐削弱,这对新加坡的金融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面对这些变化,新加坡试图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分散风险,它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同时也与东盟内部国家加强联系,希望抱团取暖,但无论怎么努力,新加坡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随着中国选择越来越多,它对马六甲的依赖正在快速下降,而新加坡赖以生存的地理红利也在逐渐消失。 新加坡的繁荣建立在全球化的红利之上,但全球化本身也在不断演变,中国通过新航线和新通道重塑物流版图,这并不是针对新加坡,而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背景下,新加坡的危机并非别人强加,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抵达波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