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过往马六甲的船只里中国占了60%,中国85%的进口能源都得从这儿过,港口费、引航费、船舶维修费流水一样进新加坡口袋,它能不把这条海峡当成命根子吗? 你想啊,每年过马六甲的船得有十万艘往上,这里面咱们中国的船就得占六成,实打实的主力。更关键的是能源,咱们85%的进口能源都得从这儿过,中东的石油、天然气,一船船都得经这条道运到国内,缺了它工业运转、日常用电都受影响。 新加坡就卡在海峡最窄的地方,2.8公里宽的航道,船只要过这儿,几乎都得在新加坡停靠补给,港口费、引航费、船舶维修费,还有给船加油的钱,像流水似的往新加坡口袋里钻。 去年新加坡港光集装箱就处理了四千多万箱,其中九成都是转口货,说白了就是借着咱们的船运赚中间差价,连卖船用燃油都占了全球六分之一的份额,这钱赚得有多轻松? 海运业直接占了它7%的GDP,还养活了17万人,你说它能不把这条海峡当成命根子吗? 再说说那笔“保护费”的事儿,这账算得太对了。 新加坡一个弹丸小国,要在东南亚立足,还得靠美国撑腰,美军的航母、核潜艇常年在它的樟宜基地停靠,这能白停吗?肯定得给美国交好处费,又是军费分担,又是装备采购,哪样不要钱? 可它自己没多少自然资源,制造业也撑不起这么大开销,这些钱说白了,不还是从咱们给的港口费、加油费里抠出来的?等于咱们间接帮它养着美军,这事儿想想都气人,但以前没辙,谁让马六甲是必经之路呢。 以前新加坡靠着这独家生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根本不愁没钱赚。可它千算万算,没料到咱们中国早就看清了这“马六甲困局”,开始自己辟新路了,现在它能不心慌吗? 你看北极那条“冰上丝绸之路”,现在越来越好用了,全球变暖让北极夏天能通航的时间从两个月变到四个月,有的年份甚至能开八个月。 从上海往欧洲运货,走北极航线比绕马六甲近了两千多海里,能省15天时间,燃油成本降三成,单趟就能省80万美元。 2025年上半年这条线的货运量就涨了45%,十年翻了13倍,咱们中国的船占了35%,运的都是以前必须走马六甲的液化天然气、铁矿石这些大宗货物,这一下就分流了不少生意,新加坡港的船肯定少了。 更厉害的是咱们西南的陆海新通道,“郑和号”班列从昆明出发,走中老铁路到老挝,再转公路到泰国港口,直接进印度洋,根本不用碰马六甲。 以前昆明的货到孟加拉国得35天,现在18天就到了,距离短了三分之一,效率提了一半多,还有正在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2027年通车后,关丹港和巴生港连起来,每天能分流15艘万吨巨轮,相当于马六甲日均通航量的1.5倍,物流成本能降六成。 这两条路一开通,原本走马六甲的中国货船、油轮肯定往新道走,新加坡的那些港口费、加油费还能有多少? 新加坡也感觉到不对劲了,开始瞎折腾,上个月总理去印度,非要拉印度一起巡逻马六甲,打破了几十年三国管海峡的规矩,明显是急着找新靠山。 还在建大士港,搞替代燃料加注,想稳住航运地位,可这都是临时抱佛脚,行业专家都预测了,到2030年北极航线得占亚欧海运的10%,2050年可能到30%。 到那时候,新加坡靠海运赚的钱得少多少?那17万人的工作能保住吗?GDP少了7%的大块收入,它拿什么给美国交“保护费”?拿什么维持高福利? 以前新加坡总觉得马六甲是独一份的生意,咱们离不开它,所以敢一边赚咱们的钱,一边给美国交保护费,跟着美国在亚太搞事情。 现在咱们自己开出了新路,它的独家生意没了,财源断了,“保护费”也快交不起了,能不心慌吗? 这就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总想着靠地理优势赚轻松钱,还胳膊肘往外拐,现在报应来了,慌也是活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