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砸20万造1公斤稀土?中国3000块笑而不语

万事浮华 2025-10-25 17:51:45

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最近美国Molycorp公司子公司那事儿传得挺热闹,说用什么“分子识别萃取”技术把镝和铽的纯度做到了99.999%,还吹是打破中国垄断的“历史性一步”。 先说说这所谓的“高纯度”到底值不值当,稀土这东西,不是纯度越高越好,关键得看工业上用不用得上、成本划不划算。 镝和铽主要用在新能源车电机、军工雷达这些高端地方,可就算是最讲究的F-35战机雷达,99.99%的纯度也完全够用了,多出来的那一个“9”纯属画蛇添足。 更要命的是成本,美国用的那种分子识别萃取剂,一克就要200美元,算下来生产一公斤稀土光萃取剂成本就20万美元。 再看看咱们中国,用徐光宪院士发明的串级萃取法,同样能做到99.99%的纯度,一公斤成本才3000块人民币左右。 这就好比为了吃碗饺子,专门买了个纯金的醋碟,看着唬人,根本不实用,哪个企业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再说这家Molycorp公司,本身就没什么底气吹牛,早十几年前这家公司就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了,现在连核心的芒廷帕斯矿山都归了别人。 更讽刺的是,现在美国挖出来的稀土精矿,还得运到中国来分离加工,自己根本没这能力。 就像有人说要抢面包店的生意,结果自己连面粉都磨不了,还得靠别人帮忙,这“打破垄断”的说法简直是笑话。 稀土产业从来不是实验室里做点样品就能成的,得靠全产业链的硬实力。 咱们中国从采矿、分离、提纯到下游的永磁材料制造,每个环节都打通了,全球90%以上的分离产能都在咱们这儿。 美国呢?几十年前把冶炼厂关了,技术团队散了伙,现在连会调萃取参数的老工人都找不齐。 之前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搞的新技术,实验室里看着还行,一放大到工业生产,效率直接掉一半。这就像盖房子,光画了张漂亮图纸,连砌墙的工人和水泥都没有,怎么可能建成大楼? 环保和成本这两座大山,美国到现在都翻不过去,稀土分离会产生含钍、铀的放射性废料,处理起来特别费钱。 美国现在处理一吨矿渣的环保成本是咱们的4倍,放射性废料一立方米就要152美元。得州有家稀土分离厂,光环保审批就等了3年多,建完了产能也开不足,最后直接倒闭了。 反观咱们中国,北方稀土去年刚建了全球首条熔盐渣无害化处理产线,把废料处理成本降了40%。美国一边喊着要打破垄断,一边又舍不得花钱搞环保,也承受不了高成本,这思路本身就矛盾。 最关键的是,咱们中国的优势早就不止是分离提纯了,下游的永磁材料才是真正的核心。 全球90%以上的高性能钕铁硼磁体都是中国造,新能源车、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都得用这个。 而且82%的相关专利都在咱们手里,就算美国真能炼出高纯度稀土,想做成能用的磁体,还得绕开咱们的专利,这根本不可能,就像有人好不容易做出了布料,结果不会做衣服,还得求着别人帮忙,最后成品的话语权还是在别人手里。 说句实在的,美国这次的“技术突破”更像是炒作。他们只盯着实验室里的纯度指标,却忘了工业生产最讲究的是实用和划算。 咱们中国的稀土优势,是几十年攒下来的技术、人才、规模和全产业链生态,不是靠一个华而不实的实验室成果就能撼动的。 3000亿美元和10年时间,这是专家算出的美国重建产业链的成本,可等他们真建起来,咱们说不定都造出更先进的量子稀土材料了。 所以说,美国这步所谓的“历史性一步”,其实就是原地踏步,那种脱离产业实际、只追求噱头的思路,在咱们看来实在太奇葩了。 真要想在稀土领域站稳脚跟,得踏踏实实地补全产业链,解决成本和环保问题,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自吹自擂。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