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七个刺刀扎进王甲本肚子的时候,他手里还攥着那把没子弹的枪。 你信吗?一个军长,亲自抄家伙,冲上去拼刺刀。 不是电影,是真事儿。79军,打得就剩一半人,弹药比干粮还少。参谋说撤吧,他一巴掌拍在地图上我身后是重庆!退一步,老百姓就得再遭一天罪!这话,不是喊口号,是拿命赌的。 我当年在酒泉见过老一辈的兵,穿补丁棉衣,吃冻土豆,愣是把导弹送上了天。他们不说话,但眼神跟你对上,你立马知道什么叫骨气。王甲本也是这种人。他爸是清朝参将,给他一把虎头刀,他倒好,直接刻俩字杀倭。不是摆设,是活用的。从淞沪杀到长沙,刀口崩了仨豁口,舍不得换。你说这是犟?不,这是命。 那天下午,山道上他冲出去那瞬间,警卫想拦,他一脚踹开军长不带头拼,士兵凭什么卖命?你懂那种感觉吗?就是你明明知道前面是火坑,可你得第一个跳,不然底下的人,连爬的力气都没了。 然后……就是刺刀。七把。扎进肚子。他没倒。还把空枪砸了过去。最后摔在碎石上,手还攥着。 你猜他死前想啥?可能想他爹教他扎马步站得稳,才能守得住。也可能想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小兵。 他爹1946年才知道儿子死了,把房子卖了,钱全捐给伤残军人。那封没寄出的信,字歪得像马背上写的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盼抗战胜利那天,您告诉我,咱中国的兵,没丢骨气。 现在抖音刷着爱豆换发型,谁还记得王甲本?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可你问问你自己你手机里,存过几张烈士的照片? 我猜下一步,他们还会把英雄的纪念馆,变成网红打卡点。但骨气,不是流量能买来的。 那把刀,那封信,那条山道 不是历史课本的边角料,是中国人骨头里的锈,刮不掉,也擦不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