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说了,中国科技实力不简单!国内又一科技应用成果落地,估计让欧美又一次措手不及了! 前阵子有媒体独家透消息,说夸克正在推进一个代号叫 “C 计划” 的 AI 业务。 这话刚传出来,行业里不少人就开始猜了 —— 有人说这个 “C” 指的是 AI 眼镜,也有人觉得是智能汽车,甚至还有人脑洞大开,猜是能替代手机的超级终端,反正说法五花八门,把这事儿越传越神秘。 其实大家也没猜多久,10 月下旬这事儿就有实锤了。原来夸克的 “C 计划” 根本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套软硬件一起上的组合拳,刚落地就把整个 AI 市场搅得挺热闹。 先是 10 月 23 号,夸克 App 正式上线了对话助手;紧接着第二天凌晨,夸克 AI 眼镜就开卖了,而且听说后续还会延伸到 PC 业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搭一个覆盖多终端的 AI 生态体系。 要说这对话助手跟市面上常见的聊天 AI 比,差别可不小。打开夸克 App 首页,点一下那个显眼的助手按钮就能切换模式,左边是平常的搜索界面,右边就是对话窗口。 它背后靠的是阿里自己研发的 Qwen 最新闭源模型,最厉害的是跟夸克本身的功能深度绑在了一起,不是简单加个聊天功能就完事。 比如你想找 “家附近性价比高的川菜馆”,它不只是列个名单就完事儿,还能直接调出地图标好位置,要是想打电话预约,不用切到别的页面,在当前界面就能操作; 学生党遇到难题问它,对话里直接就能调出拍照搜题功能,甚至还能顺着解题思路生成同类练习题; 就算是要做 PPT、写简历,也不用再找第三方工具,助手直接能调用夸克的 AI 工具帮忙生成,比来回切换软件省太多事了。 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把搜索能力和对话体验揉到一块儿的 AI 产品,算是把 “搜索 + AI” 这条路真正走通了。 光靠软件端突破还不够,夸克在硬件端的动作来得更快。 10 月 24 号凌晨开卖的那款 AI 眼镜,开卖才 7 个小时,就在天猫双 11 智能眼镜品类里冲到了销量第二的位置,这成绩放在刚起步的硬件产品里,算相当能打了。 这款眼镜的配置也挺实在,装了高通 AR1 和恒玄 BES2800 两款旗舰芯片,还是双光机双目显示,近视的人还能直接配镜片,不用额外再戴一副眼镜。 最关键的是它把阿里的生态服务都整合进去了 —— 比如导航,没必要掏手机低头瞅,路线直接显示在镜片上,走路或者开车的时候用着都安全; 付钱的时候更方便,支付宝的 “看一看” 功能扫一下就能完成支付,不用再费劲在手机里翻找 APP; 逛商场看到喜欢的衣服,用眼镜拍一下,就能直接连到淘宝搜同款比价,完全是把手机里常用的实用功能挪到了眼前。 这会儿再回头看 “C 计划” 里的 “C” 到底代表啥,之前有人猜的 “Chat”(聊天)确实沾点边,但格局还是小了。 从目前的动作能看出来,这其实是夸克面向未来的长期 AI 战略 —— 对话助手是软件端的入口,AI 眼镜是硬件端的延伸,后续的 PC 业务则是补全办公场景,最终目的是搭起一个手机、眼镜、电脑能无缝衔接的 AI 生态。 阿里这步棋其实早有铺垫,今年 3 月就把夸克升级成了集团 AI 旗舰应用,资源优先级调到了最高,还拉来通义实验室的研发人员一起攻关,就是想让夸克成为阿里面向普通用户(C 端)的 AI 核心入口。 毕竟夸克本身就有近 1.5 亿的月活跃用户,而且大多是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人对 AI 工具的接受度高,正好是对话式 AI 的核心目标群体。 现在国内面向普通用户的 AI(AI to C)市场,早就打得热火朝天了。字节的豆包、腾讯的元宝、百度的相关产品,都在抢这块市场,这几家的月活跃用户都在 1.5 亿左右,咬得特别紧。 全球知名风投 A16z 刚出的消费级 AI 榜单里,夸克排第九,豆包排第十二,从这排名就能看出来头部竞争有多激烈。 更别说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厂商,也带着自家的 AI 助手进来分蛋糕,靠着手机预装的优势占了不少用户入口。 但夸克的优势在于 “生态协同”,不是孤立做一个工具 —— 软件端有多年积累的搜索和 AI 工具基础,硬件端又能接入阿里的支付、导航、电商资源,这种 “端云协同” 的模式,能把服务嵌到学习、出行、消费这些日常场景里,这是很多同行暂时比不了的。 从整个行业趋势来看,AI 眼镜这条赛道正处在要爆发的前夜。IDC 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就突破了 100 万台,比去年同期涨了 64.2%,占全球出货量的四分之一还多。 国泰海通证券也预测,今年国内 AI 眼镜销量能涨 188%,未来有望跟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走,打开一个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