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他

叁号知识局 2025-10-24 16:14:46

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他,却不想,董明德根本不是一般的志愿军战士……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冬,朝鲜的寒风刺骨,天色已晚,瓦院地区的雪地上,董明德一人孤独地站在风雪中,身心疲惫到几乎无法支撑。   他的步伐沉重,腿上的伤口冻得僵硬,每走一步都如同踩在钢针上,连续三天的穿插作战,他的干粮早已消耗殆尽,嘴唇因缺水而裂开,血迹斑斑。   即使这样,他依然紧紧握住那把早已泛寒的步枪,眼神依旧坚毅。   就在他扶着一棵枯树,试图恢复一些体力时,背后突然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他转身一看,眼前出现了一名土耳其士兵,个子比他高大得多,肩膀宽得几乎能挡住整个战道,手里握着一把闪着寒光的长刀。   那士兵的眼神凶狠,显然是察觉到董明德已经筋疲力尽,准备趁机解决这个看似脆弱的敌人。   土耳其士兵并不急于行动,似乎想享受这种压倒性优势,嘴里念念有词,朝着董明德逼近。   董明德看着他的动作,脑海中并没有恐惧,反而一片清明,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死瞬间,心中不仅没有一丝慌乱,反而在冷静地分析敌人的每一个动作。   谁说筋疲力尽就意味着失败?董明德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董明德来自山东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里的孩子大部分都自小习武,董明德身手非常好,有点功夫在身。   这名土耳其士兵的步伐越来越近,董明德并没有硬拼的打算,冷静的他闪过脑海中的几个招数,那是他从小跟着爷爷练的查拳技巧,靠的不是蛮力,而是巧劲。   他低下头,眼看土耳其士兵那把长刀快要劈下来时,他猛地一滚,迅速避开了致命一击,雪地上碎石飞溅,痛感传来,脸上被刮得生疼,但董明德并没有停顿,立刻趁势而起。   那士兵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想到董明德能如此迅速躲避,紧接着便转身挥刀横扫过去,董明德深知自己在体力上无法与敌人匹敌,靠的是灵活的身手。   他抓住土耳其士兵的手腕,那一刻,董明德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那些训练,他用了巧劲,迅速拉低敌人的重心,带着土耳其士兵向下摔去,士兵重重地摔在雪地上。   趁着敌人尚未反应过来,董明德一膝盖顶向对方的腰眼,接着用肘部狠狠地撞击敌人的下巴,土耳其士兵发出一声闷哼,眼前一黑,几乎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这件事后来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纷纷称赞董明德既瘦弱又坚韧,骨子里满是硬劲,别说一个土耳其士兵,就是来三个也不一定能撼动他。   董明德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这场战斗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胜利,它是每一个志愿军战士勇敢与坚毅的象征。   抗美援朝结束后,董明德回到农村老家,隐姓埋名几十年,直到去世后外孙翻出箱底的荣誉证书,他的人生经历才拼凑完整,里面赫然记载“特等功一次”、“二级英雄”、“共参加20多次战斗,立大功4次小功7次”。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致敬活着的英雄,缅怀牺牲的英烈,让英雄们的事迹一代一代传下去!

0 阅读:58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