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不卖中国,还不能卖别人?全世界就中国吃菜籽油?”就在中国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的反倾销保证金后,不少键盘经济学家立马跳出来指点江山。 加拿大油菜籽港口堆积如山,价格腰斩,中国市场大门却向澳洲悄然敞开一条缝。75.8%的保证金一出,谁来填补全球最大买家的空缺? 中国是全球油菜籽进口老大,每年近千万吨需求,占世界一半以上。 加拿大以前稳坐头把交椅,96%的货都卖到这儿,换来几十亿加元收入。 可去年,他们跟着美国对我们电动车和钢铁加关税,贸易这碗饭就端不稳了。中国商务部2024年9月启动调查,认定加拿大货低价倾销,损害本土产业。 2025年8月12日,公告一发:从8月14日起,所有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得交75.8%的反倾销保证金。 这不是小数目,直接抬高成本,让加拿大出口商直呼吃不消。消息刚出,网上炸锅了。那些自封经济专家的键盘侠,躲在屏幕后大放厥词:“中国不买了,加拿大卖给谁去?全世界就我们吃菜籽油?” 有人贴旧数据,吹嘘加拿大独霸供应;有人编故事,说中国会断粮。接地气点说,这些人平时不种地、不榨油,就爱在评论区指手画脚,忽略了我们本土油菜籽产量已超1700万吨。 商务部回应得稳:这是基于事实的临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不受不正当竞争。 贸易讲究公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加拿大之前把经济当政治筹码,现在尝到苦头,西部农场库存几百万吨,价格跌一半,只能低价甩给东南亚。 这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教训:想和中国做生意,得守规矩。 转头看澳洲,五年前中澳贸易因检疫问题暂停油菜籽进口。 他们没闲着,改进种植标准,杂质率降到0.1%以下,包装物流全对标中国要求。结果呢?2025年8月,中粮集团下单5万吨新季货,11月起陆续到港。 这可是2020年以来头一遭,澳洲农民乐坏了,直呼积极一步。 没过多久,9月订单放大招:9船54万吨,每船6万吨,总值不菲,含运费每吨不到600美元。 这批货从澳洲西澳港启航,直奔中国,占去年进口总量的8%。 中国榨油厂开始适应,调整生产线参数,测含油率,确保质量过硬。切换供应商有成本,但换来供应链多样化,值了。澳洲这几年态度务实,愿意谈标准、谈规则,自然分到一杯羹。 全球油菜籽格局,本就绕不开中国。欧盟产能拉满,土地有限,增产难; 印度外汇紧巴巴,转头买便宜棕榈油; 日韩厨房里橄榄油、芝麻油当家,菜籽油需求小。 加拿大一卡壳,别人接盘?没那么容易。全产业链配套不是说有货就行,得匹配中国标准,从种子到港口,一条龙服务。澳洲能试水,是因为他们下功夫;加拿大呢?得反思政治干预贸易的代价。 这事儿透着中国市场的底气。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我们有选择权,也有责任维护公平贸易。油菜籽不光是榨油,还牵扯饲料蛋白、化妆品原料,战略性强。 2025/26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2000万吨,中国进口250万吨,本土加进口稳住大局。 键盘侠们爱嚷嚷“全世界就中国吃”,其实是他们没看清:中国不依赖谁,但谁都想进中国市场。 长远看,这波调整推动供应商升级。澳洲若持续优化产能,能拿更多份额;加拿大调整立场,机会还在。 中国企业多元化采购,确保产业安全。贸易本该互利,谁真心合作,谁就赢。键盘侠的指点江山,终究敌不过事实:中国大门向守规矩者开。

不看回复
可以卖给美国。他们有钱买得起,然后美国把大豆卖给加拿大,因为它们刚卖了菜籽油手里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