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市场:长三角、珠三角成“双引擎”,下沉市场快速渗透 1. 核心城市领跑,长三角表现突出 杭州以2991辆的9月销量登顶全国,成为小米汽车最大单一市场,占全国销量7%。上海、成都、深圳、广州紧随其后,构成第一梯队。长三角地区(杭州、宁波、温州)总销量超4700辆,江苏南京、苏州合计突破2400辆,占全国销量近1/3。这一区域经济发达、消费者对智能科技接受度高,且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大,成为小米汽车的“销量粮仓”。 2. 珠三角与中西部亮点城市崛起 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佛山三城总销量近5000辆,依托完善的充电网络和限牌政策下的新能源牌照优势,成为南方市场核心。中西部城市中,成都以2613辆成为西部销冠,武汉、郑州销量均超1500辆,显示出小米汽车在新一线城市的渗透力。 3. 下沉市场增速迅猛,渠道网络快速铺开 三线及以下城市订单占比已从初期的12.1%提升至30%,淄博、保定等城市销量增速显著。截至2025年9月,小米在全国119个城市布局402家门店和209个服务网点,覆盖90%的地级市,店均月销达65辆,郑州等城市单店月销超260辆。 二、海外市场:中东试水、欧洲蓄力,全球化战略初显 1. 中东与东北亚成为首批突破口 小米汽车通过非官方渠道进入迪拜、俄罗斯等市场,迪拜甚至出现土豪以100万元高价购买顶配SU7的案例。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市场贡献了海外销量的18%,SU7 Pro凭借智能配置与设计优势切入当地中高端市场。 2. 欧洲市场加速布局,研发中心落地慕尼黑 小米于2025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研发与设计中心,计划2027年正式进军欧洲,首批锁定德国、法国、挪威等新能源渗透率高的国家。右舵车型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率先登陆西班牙、德国,为本地化生产铺路。 三、车型结构:SUV与轿车双轮驱动,YOUNG用户成主力 1. SUV车型YU7引爆市场,占比超50% 2025年5月上市的YU7首日订单即达24万辆,9月销量22369辆,占小米汽车总销量53%,成为新势力SUV销量冠军。该车型在上海、杭州等城市订单占比超45%,填补了小米在主流SUV赛道的空白。 2. SU7性能标杆地位稳固,科技爱好者首选 SU7作为首款车型,9月销量19579辆,占比46.67%,在中大型纯电车市场排名第一。其用户以30-40岁科技从业者为主,对小米生态认可度高,80%的首批车主因雷军个人IP下单。 3. 年轻单身群体主导,生态协同效应显著 YU7车主平均年龄仅27.7岁,86%为男性,59%未婚,家庭年均收入31.4万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98.5%的车主使用过小米生态产品,52.4%为iPhone用户,显示出小米汽车对非米粉群体的吸引力。 四、挑战与应对:产能与售后成关键 1. 产能瓶颈逐步缓解,供应链持续优化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34万辆,二期新增8万辆,通过双班制生产优化,实际月产能有望突破5万辆,交付周期从初期的30-40周缩短至2个月。 2. 售后服务网络待完善,部分城市预约困难 尽管小米已在119城布局服务网点,但上海、武汉等城市仍存在“预约难”问题,部分车主需跨省维修。官方正通过授权第三方服务商扩大覆盖,并计划2025年底前新增100家服务中心。 3. 质量争议与口碑平衡 中国汽车质量网曾因“投诉率”将SU7列为中大型车倒数第一,但车质网AQR研究又将其评为“质量表现第一名”,显示用户体验存在分化。小米通过OTA升级与线下服务优化,逐步改善用户满意度。 五、未来展望:从本土爆款到全球玩家 小米汽车正从“国内市场突破”转向“全球布局深化”,2025年计划交付42万辆,2027年进军欧洲后,目标直指全球前五大汽车品牌。其成功得益于“科技平权”的价值观输出、雷军个人IP的流量裂变,以及“人车家全生态”的协同效应。随着产能释放与服务网络完善,小米汽车有望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持续领跑。
一、国内市场:长三角、珠三角成“双引擎”,下沉市场快速渗透 1.核心城市领跑
落笔花
2025-10-24 12:06: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