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出手,电诈集团就到头了。在缅甸、柬埔寨盘踞多年的电诈集团10月份遭到致命打击,算是彻底被捣毁了。这一切的起点早在9月8日就埋下了伏笔,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一纸公告,直接把缅甸9个、柬埔寨10个诈骗园区拉进了制裁黑名单,明确定义成“跨国犯罪组织”,这帽子一扣,后续的连锁反应比想象中更猛烈。 先说说缅甸那边被盯上的硬骨头,妙瓦底-水沟谷地区的“亚太新城”算是当地电诈圈的“标杆”,之前多少受害者被虚假招聘骗到这里,护照一收就成了阶下囚,没完成诈骗配额要挨揍,反抗的甚至会被强迫从事性交易,园区创建者佘智江靠着这生意活得相当滋润。 但美国制裁一落地,佘智江在美国境内的所有资产全被冻结,连带着关联企业的股份也遭了殃,要知道这些电诈头目早就把赃款通过各种渠道洗白,塞进海外账户里,这下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存钱罐”。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园区之前靠当地武装势力庇护,搞“以诈养兵”的模式,可一旦失去资金流转,连给武装人员发薪都成了问题,原本的庇护网自然就破了。 更致命的是,美国还逼着SpaceX切断了园区周边的星链服务,超过2500台设备被停用,没了稳定网络,那些依赖实时语音克隆的诈骗系统直接瘫痪,受害者接到的“银行客服”电话突然出现延迟,32%的潜在受害者就这么识破了骗局。 柬埔寨的情况更具戏剧性,10月14日美英联手打响的行动,直接把当地的“巨头”太子集团按在了地上。 这家表面做房地产、金融的公司,背地里运营着至少10个诈骗园区,光是旗下两个主要电诈中心就备着1200多部手机、7万多个社交媒体账号,专门针对全球受害者搞“杀猪盘”,甚至研究出“避免用太漂亮女性形象当诱饵”的套路来提高骗术成功率。 美国这次没跟他们废话,直接创下司法部历史纪录,一口气没收了12.7万余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算足足150亿美元,这可是太子集团从2015年就开始攒的“家底”。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官方宣称的行动理由是太子集团诈骗了250名美国人,涉案金额仅180万美元,150亿美元的罚没对应这点“损失”,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毕竟柬埔寨2024年GDP才463.5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于其全年经济总量的32%还多。 英国那边也不含糊,在伦敦冻结了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名下19处产业,其中市中心那栋办公楼就值近1亿英镑。 这位手握英柬双国籍的华裔老板,此刻成了“过街老鼠”,美国纽约检察机关已对他提起诉讼,指控其涉嫌网络诈骗、洗钱等多项罪名,若全部坐实,最高要面临40年监禁,只是目前这人还在暗处躲着没露面。 更有意思的是,制裁名单里还揪出9家中国台湾地区的关联公司,它们全归一名新加坡林姓商人所有,登记地址齐刷刷挤在台北市大安区“和平大苑”这栋豪宅里,活像一群躲在同一个树洞的“松鼠”,藏得再巧也没逃过追查。 别以为这只是美英两国的独角戏,泰国、新加坡紧跟着加入联合行动,泰国警方在曼谷突袭太子集团办事处,缴获200余份交易文件、50台服务器;新加坡冻结了集团在当地的银行账户,涉案金额1.8亿美元。 原本泰柬边境有不少诈骗窝点靠着跨境流动躲避打击,现在多国联动直接堵死了逃窜通道,连柬埔寨自己都动了真格。 不仅解散了太子集团旗下的“慈善基金会”,收回其捐赠的学校管理权,还在10月下旬联合警方突袭实居省的芒果园区,一下扣留了1000多名嫌疑人,这在以前可是少见的力度,毕竟之前不少园区靠着贿赂当地官员就能平安无事,现在有了国际压力,当地也不敢再轻易庇护。 从数据就能看出打击的效果,美国政府披露2024年美国民众因东南亚电诈蒙受的损失超过百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66%,这也是美国下狠手的原因之一。 而制裁后,不光太子集团这样的巨头垮了,连缅甸瑞科科地区的中小型诈骗窝点也成片倒闭,截至10月底,多国警方共抓获太子集团核心成员47人,包括集团首席财务官、园区负责人等关键角色,中缅执法部门在缅北果敢地区还解救出1278名被困人员,冻结2.1万个涉案账户。 其实细想一下,这些电诈集团能在东南亚横这么久,靠的就是“黑白共生”的套路,像太子集团,明面上在金边打造城市地标,参与招商引资,甚至获得柬埔寨“公爵”头衔,跟当地政要称兄道弟;暗地里却在铁丝网环绕的园区里,用武装看守逼着受害者诈骗,日均进账能有3000万美元。 这种用合法外壳包裹非法内核的玩法,之前确实让不少国家束手无策,但美国这次精准打击,直接挑断了他们政商勾结的筋,断了资金来源,等于抽走了犯罪集团的“造血功能”。 那些之前以为“躲在东南亚就安全”的电诈头目,恐怕到最后也没料到,自己精心搭建的“诈骗帝国”,会被一纸制裁和联合行动彻底掀翻,连星链这种“救命稻草”都被掐断,这大概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真实的写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