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放心了,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奔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大利好消息,意味着中美关系可能会出现缓和,从而促进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先说说美国为啥这么着急,今年9月,中国破天荒地没从美国进口一粒大豆,直接让美国豆农损失了40亿美元。 要知道,美国大豆年产量占全球43%,可中国市场一关门,他们的库存直接堆成了山,滞销大豆高达700万吨。 更要命的是,巴西大豆趁机抢占市场,价格比美国低20%,美国农业协会急得直跳脚,说这是“用政治换来的经济代价”,没办法,特朗普政府只能放下身段,求着中国重启谈判。 再看看美国国内的烂摊子,政府停摆22天,创下历史纪录,75万联邦雇员停薪休假,连航空管制员都得“无薪上班”,导致航班延误率飙升。 经济数据发布暂停,劳工统计局连关键的通胀数据都交不出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呼“在浓雾中盲飞”。 高盛估算,政府每停摆一周,GDP增速就下降0.2个百分点,四季度要想保住3.3%的增长目标,全指望这次会谈能谈出点干货。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他们在科技领域的“骚操作”彻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美国把艾睿电子等3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结果中国反手祭出稀土出口管制这招“杀手锏”。 要知道,全球90%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在中国手里,军工、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这些美国的核心产业瞬间陷入瘫痪。 不到10天,美国就灰溜溜地撤销了对艾睿电子的限制,特朗普还公开承认“100%关税不可持续”。 这脸打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不过,美国这次谈判可不是单纯来求和的,他们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特朗普在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说,希望中国能在大豆、能源领域“帮帮忙”,但同时又要求IMF监督中国工业补贴,还推动“芯片四方联盟”继续围堵中国。 这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做法,中国自然不会买账,商务部发言人早就放话:“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 要说这次谈判的关键,还得看APEC峰会这个时间节点,月底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可是中美领导人面对面交流的绝佳机会。 如果马来西亚会谈能达成一些初步共识,就能为APEC峰会奠定基础,甚至可能促成两国元首的正式会晤。 特朗普心里清楚,要是能在APEC峰会上宣布中美关系缓和,对他明年的大选可是天大的利好,所以,这次他亲自跑到马来西亚,表面上是参加东盟峰会,实际上是想在会谈间隙制造“偶遇”,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 但美国可能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了,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悄悄布局,构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当然,中国也不是完全不给美国台阶下,在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上,中方明确表示,符合规定的申请依然会予以许可,目的是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既表明了立场,又给了美国回旋的余地,毕竟,中美经济深度交融,谁也离不开谁。 就像世界贸易组织说的,中美两大经济体若继续对抗,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在2026年降至0.5%,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这次马来西亚会谈,表面上是谈大豆、稀土、芬太尼,实际上是在测试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能不能找到一种新的相处方式。 美国得明白,“小院高墙”的思维已经行不通了,中国的供应链韧性远超他们的想象。 就拿半导体来说,虽然美国限制了高端芯片出口,但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正在逐步突破技术封锁。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继续搞对抗,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另一条是放下身段,与中国平等对话。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似乎更倾向于后者,毕竟,他们承受不起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但要真正实现中美关系缓和,美国还得拿出诚意,不能再玩“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戏。 否则,这次会谈可能又会像之前的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会谈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 不管怎么说,中美能坐下来谈判就是好事,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当下,中美关系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能否找到共处之道,将决定21世纪的走向。” 这次马来西亚会谈,或许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最终结果如何,还得看美国能不能真正放下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相向而行。 毕竟,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对抗只会让世界陷入更深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