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2020年,宁愿裁员9000人卖公司,也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说起罗尔斯·罗伊斯,大家可能先想到豪华轿车,但其实它在工业界更是响当当的百年老店,尤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那可是全球数得上的巨头。 不过这家公司前几年的操作,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2020年的时候,它放话说就算裁掉上万员工、哪怕公司破产,也绝不会把核心技术卖给中国。 可没几年光景,公司老板就跑到北京,满脸客气地说中国是“战略市场”,还很快敲定了合资大项目。 这前后反差之大,简直像换了家公司。 罗尔斯·罗伊斯当初能那么硬气,靠的全是实打实的技术。这家公司1906年就开始造“银魂”这样的王室座驾,一战时转身去做飞机发动机,二战期间给“喷火”战机装上“梅林”引擎,那可是守护不列颠天空的关键装备。 “技术为王”这四个字,早就刻进了它的骨子里。 真正让罗尔斯·罗伊斯站稳脚跟的,是它的三转子航空发动机。上世纪70年代,为了研发革命性的RB211三转子发动机,公司不惜把自己搞到破产,最后还是英国政府出手才救回来。 好在这笔赌注没白下,后来的“遄达”系列发动机,就靠着这项独门技术,成了空客A350这类宽体客机的唯一“心脏”,也让罗尔斯·罗伊斯稳稳坐上全球航发三巨头的位置。 有了这样的王牌技术,罗尔斯·罗伊斯对合作向来挑剔。2005年和2010年,中国两次想和它合作搞大飞机项目,都被它以“技术保密”挡了回来。 在它看来,自己的技术壁垒牢不可破,全球市场都得依赖它,自然没必要轻易松口。 可谁也没料到,变故来得这么快。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全球航班一下子停了九成,罗尔斯·罗伊斯独创的“按飞行小时收费”模式,瞬间从赚钱的“印钞机”变成了催命符。 飞机都趴在地上没法飞,它一分钱服务费都收不到,2020年上半年就直接亏了54亿英镑,财务状况一塌糊涂。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北约的防务供应商,罗尔斯·罗伊斯还得给F-35战斗机造升力风扇。当时中美贸易战正打得激烈,美国的《国际武器贸易条例》就像一把悬在它头顶的利剑。 要是真把核心技术卖给中国,不仅会丢了军火生意,还可能被西方盟友排挤,两头不讨好。 一边是财务上快撑不下去,一边是政治上处处受限,罗尔斯·罗伊斯当时就像被架在火上烤。 也正是在这种绝境下,它才喊出了“宁愿破产也不卖技术”的狠话,紧接着裁掉9000名员工,后来又砍掉2500个白领岗位,甚至卖掉子公司筹钱,每一步都是在绝望中挣扎。 转折的出现,源于罗尔斯·罗伊斯终于想通了——原来的玩法行不通了,得换个思路。硬邦邦的技术转让走不通,那就搞“服务变现”。 2022年,它和中国国航一起成立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维修公司,名叫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 这个合作可以说相当巧妙。对罗尔斯·罗伊斯来讲,不用交出核心设计图纸,却能每年稳稳拿到超过12亿美元的维修费,这可是救命的现金流,同时还牢牢锁定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对中国来说,国内航空公司维修发动机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大降低了,更重要的是,中国工程师能在拆解、维修“遄达”发动机的过程中,合法合规地学习到顶尖技术,比如涡轮叶片冷却孔的加工工艺。 听说这些学到的经验,已经悄悄用在了国产长江-2000发动机的研发上。 罗尔斯·罗伊斯态度的180度大转弯,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 当C919成功实现商业飞行,长江1000A发动机也取得关键突破时,罗尔斯·罗伊斯彻底明白,技术封锁这招已经不管用了。要是再不出手和中国合作,以后可能连市场的“汤”都喝不上了。 到了2023年,罗尔斯·罗伊斯的财报终于实现扭亏为盈,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这家百年工业老店,就像一台曾经失速下坠的引擎,终于在复杂的市场气流中,学会了重新调整方向、平稳转弯。 罗尔斯·罗伊斯的这段经历,其实也反映出当下全球技术与市场合作的大趋势。曾经的技术壁垒,在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面前,似乎也不是不可逾越。
历史大势不可逆!统一无需“表演”看到一段戳中人心的言论:有人说统一可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