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同时首飞,为何巴西E195-E2全面超越C919?   不少人聊起C919,

栗頿聊 2025-10-23 15:46:12

几乎同时首飞,为何巴西E195-E2全面超越C919?   不少人聊起C919,总爱拿它跟巴西的E195-E2比,毕竟这俩飞机首飞时间就差了两个月,看着像是同一批起步的“选手”。   可现在人家E195-E2交付都过百架了,C919还不到十架,这么一看,好像C919落了下风。   但说实话,这么比真有点不公平,因为它们俩根本不是在玩同一种“游戏”,背后的路数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先说说大家可能有的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C919是“大飞机”,肯定比E195-E2大,其实反过来了。巴西那架E195-E2,机身比C919还长快三米,机翼展开也更宽。   不过C919也有自己的优势,它的机身更“胖”,直径达到3.96米,是三者里最宽的,最大起飞重量也更重。这尺寸上的差别,可不是随便定的,全是背后的战略考量。   C919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全球最热门的干线市场,竞争对手是波音737和空客A320。机身宽一点,乘客坐着更舒服,以后要是想改成货机,空间也更有余地。   而且它的航程设计得很精准,刚好能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和周边国家,明显是冲着服务国家航空战略来的。   可E195-E2不一样,巴西航空工业在支线市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了,E系列飞机迭代了好几代,那个细长的机身就是为了在支线航线上把运营效率做到最高。   再看被空客收购的A220,航程最远,是想从支线市场往干线市场闯。其实这三款飞机没有谁绝对更先进,不过是各自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精打细算罢了。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适航证问题,为啥E195-E2能轻松拿到欧美认证,C919从2017年就跟欧洲合作,到现在还在推进过程中?   说到底,就是“圈内人”和“破壁者”的区别。   巴西航空工业跟欧美航空界打交道几十年了,人家早就摸透了欧美那边的规则,知道怎么顺着流程来。   之前巴西航空还跟波音谈过合资,当时波音想拿80%的股权,还要掌握运营权,虽然最后没成,但这事儿能看出来,在西方航空体系里,巴西航空早就是“自己人”了,办适航证自然顺顺利利。   C919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是中国第一款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从零开始研发的干线飞机。咱们每一次跟欧美谈适航认证,都是在建立一套全新的信任机制。   这可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审查,更像是一个后来者想挤进顶级航空“牌局”,必然会遇到的体系性阻力。有时候大家说的“政治因素”,其实就是这种打破原有格局时难免产生的摩擦。   最后再算笔经济账,也能明白为啥两者交付进度差这么多。E195-E2属于E2系列,整个系列的研发成本是17亿美元,看着不少,但这笔钱是四款机型一起分摊的。   空客的A220系列也是两款机型一起分摊21亿美元的研发成本。这种“家族化”的发展模式,能把风险和成本都降到最低。   可C919现在就像个“孤勇者”,外界估算的几百上千亿研发投入,眼下全压在这一款机型上。成本高了,定价自然也高,C919单价1.08亿美元,而E195-E2只要7800万美元。   人家巴西航空靠着之前积累的“家族遗产”,定价灵活,能更快打开市场;咱们的C919得把构建全新体系、开天辟地的成本都算进去,起步阶段自然慢一些。   所以真别只拿交付数量、进度来衡量C919。E195-E2的快,是因为它融入了成熟的航空体系,走的是捷径,虽然稳,但未来的发展天花板也很明显。   C919的慢,是自主构建完整航空工业体系必须付出的代价,虽然难,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只有这样,未来才有机会在全球航空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能不能把前期巨大的投入,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大家的耐心。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