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今天清空全部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因为我们抛出的是美债,换回的,却是瞬间暴跌的美元。 美债本质就是美国政府打给全世界的“借条”,中国过去买美债,主要是因为美元在国际上是硬通货,不管买石油、矿石还是跟其他国家做生意,大多得用美元结账。手里握着美债,就相当于握着能用的“国际零花钱”。 但现在情况变了,美国政府的债务已经像滚雪球一样涨到37万亿美元,利息支出一年就超过1万亿美元,比军费还高。这种情况下,美债早就不是“安全资产”,反而成了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如果中国今天突然清空全部7307亿美元美债,第一个倒霉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自己的出口企业。 道理很简单:抛售美债会导致美元汇率暴跌,而中国出口企业80%以上的订单都是用美元结算的。美元一贬值,人民币就会被动升值。比如原来1美元能换7人民币,现在可能只能换6.5。 这时候美国进口商买中国货,就得花更多美元,相当于中国商品涨价了。美国消费者一看价格涨了,肯定会减少购买,订单自然就没了。 更麻烦的是美国政府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美债暴跌不管,他们有两个大招:一是让美联储印钱接盘,二是提高国债收益率吸引其他国家购买。 但这两招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印钱会导致美元信用贬值,其他国家可能会加速“去美元化”;提高收益率会增加美国政府的利息负担,进一步恶化财政状况。不管用哪招,最终都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会像退潮一样消失。 其实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悄悄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从2013年的1.3万亿美元峰值到现在的7307亿美元,中国已经累计抛售了5860亿美元美债,同时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占比从3%涨到7.64%。这说明中国早就意识到美债的风险,开始分散投资。 此外,中国还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37个国家签署了本币结算协议,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份额已经突破28%,沙特阿美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达到42%。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美元波动中生存。一些聪明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用人民币结算。比如甘肃的绿牧果业公司,在出口苹果到越南时,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避免了汇率损失,还节省了3%的手续费。 还有深圳的光伏企业,今年接到的欧洲订单中,35%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大大降低了汇率风险。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转向人民币结算还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海外客户接受度低、结算渠道不畅等。 美国政府现在也很头疼。他们一方面想通过加征关税减少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抛售美债引发金融崩溃。特朗普团队当年那套“极限施压”的把戏,在俄罗斯身上可能有效,但在中国这里完全失灵了。 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还有“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支持,根本不怕美国的制裁。反倒是美国自己,因为关税政策导致国内通胀高企,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口需求减少,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 这场美债博弈其实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国抛售美债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继续发债则会饮鸩止渴。唯一的出路是双方坐下来谈判,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但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这似乎比登天还难。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转型升级,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元和美国市场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站稳脚跟,生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