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歌手张明敏得知我国举办亚运会的经费,还差了6亿的缺口时,毅然决然的卖掉了自己的车房,并且还做了一件至今都无人超越的壮举,将所有资金都捐献给了国家。 那年,中国刚拿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权,全国上下都跟过年一样高兴。可高兴劲儿还没过,一个大难题就摆在了面前:办亚运会要花25个亿,东拼西凑还差了整整6个亿。 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没几年,手里确实没那么多闲钱。国家咬咬牙从财政里挤出19亿,剩下的6亿只能靠全国老百姓一起想办法。 北京亚组委很快发起“人人为亚运出力”的捐款活动,消息一传开,各地的人都动了起来。盐城有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叫颜海霞,把自己攒的1块6毛钱压岁钱捐了出去,成了全国第一个为亚运捐款的人。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拿出1万元演出费,爱国商人霍英东更直接,干脆捐了一座体育场。可就算大家都这么使劲儿,离6亿的目标还是差一大截。 这时候香港歌手张明敏心里急了,1984年春晚,他一首《我的中国心》唱遍了大江南北,那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哼。他从新闻里知道亚运会缺钱的事儿,没多想就直接找到亚组委,说自己想办巡演筹款。 张明敏这人说到做到,1985年一整年,他带着小团队跑遍了全国26个城市,连开154场演唱会。 那时候演唱会门票最便宜的三毛钱,最贵的也才三块五。放在现在,这点钱可能连杯奶茶都买不到,但在当时,大家人均月工资也就几十块,这票价已经不算低了。 他每场都要唱《我的中国心》,有时候唱得嗓子发炎,含块润喉糖歇两分钟接着唱。有次在偏远县城演出,台下观众特别热情,不光买票,还把兜里的零钱、家里的粮票甚至刚买的鸡蛋都往台上扔,就想帮着凑点钱。 这一圈巡演下来,张明敏凑了60万。可他觉得这点钱还不够帮上大忙,回香港后干脆把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都卖了。那时候香港房价虽然没现在这么夸张,但一套房也值不少钱,车子更是当时的稀罕物。他妻子关瑞芳知道这事儿后,不光没反对,还跟他说“你放心去做,大不了以后我养你”。 张明敏这波操作一下子就传开了,像给全国人民打了针强心剂。当时北京街头巷尾,不管是买菜的大妈还是上班的工人,都在说“那个唱《我的中国心》的歌手,为了亚运把房和车都卖了”。 大家被他带动着,捐款的热情更高了。从1987年到1990年,全国有近2亿人次参与捐款,最后一共筹到2.7亿元。再加上政府后续的拨款和企业赞助,亚运会的资金总算凑齐了。 1990年9月22日,北京亚运会终于盛大开幕。开幕式上,张明敏再次站上舞台唱《我的中国心》,台下8万观众跟着一起唱,歌声大得能响彻整个体育场。那届亚运会,中国队拿了183枚金牌,创下了当时的历史纪录,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样子。 后来有人说,张明敏捐的钱和卖房车的钱,在6亿缺口里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但他的意义根本不止于钱。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国家的事儿就是大家的事儿,不管在哪儿,不管有多大能力,都能出一份力。就是这种全民一心的劲儿,才让中国把第一届亚运会办得这么成功。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北京亚运会成了一代人的回忆。张明敏也从当年的歌手变成了企业家,但他的爱国心一点没改。汶川地震的时候,他捐钱建学校;香港回归的时候,他组织爱国演出;平时还经常资助贫困学生。有人问他,当年卖房车后悔不,他总笑着说“房子没了可以再买,车子没了可以再换,可国家的荣誉要是没了,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来源:北京日报 【香江来信|张明敏:难忘长城义演,《我的中国心》常唱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