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

漫聊小知识 2025-10-22 15:46:46

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美国搞贸易战不是一天两天了,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加关税,这么多年来出尔反尔的次数数都数不清。就说今年9月,中美刚在马德里谈完,美方承诺短期内不加新限制,结果一周后就把23家中国企业拉进实体清单,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中国早就见怪不怪了。 再说这轮冲突,美国10月14日对中国船舶收高额港口费,中国当天就出台反制措施,对美国船收特别港务费,还禁止和帮美国搞调查的企业合作,这反应速度比闪电还快,要是没提前预判和准备,能做到这么精准吗? 中国这些年一直说“底线思维”,就是早把美国各种可能的招数都想到了,怎么可能没料到所谓的“迅猛反击”? 而中国从来不是要跟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被逼到份上不得不守底线,想想看,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早就超出了正常贸易竞争,从海事、物流到造船业,从半导体到新能源,哪一个不是往中国的关键产业上捅刀子?就拿稀土来说,中国新增钬、铽等稀土管制,不是故意卡美国脖子,是美国先用“国家安全”为由搞技术封锁,这些稀土偏偏是美国半导体、国防产业离不开的,中国只是用合理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 而且中国早就铺好了后路,这些年一直在扩大和东盟、“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都快到一半了,美国市场的分量早就没以前那么重了。 要是真像德媒说的“宁死也要赢”,何必花这么大力气搞全球布局?直接跟美国硬拼就行了,这恰恰说明中国是理性应对,不是冲动行事。 再说贸易战会不会“全面失控”,可能性其实很小,双方都吃过失控的亏,今年4月中美把关税拉到三位数,结果美国通胀飙升,中国也受了影响,最后还不是得坐下来休战? 现在美国看着叫得凶,特朗普说要加100%关税,可美国财长转头就说想延长关税暂停,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美国自己的日子并不好过,国债都涨到34万亿美元了,制造业空心化,想搞EV电池和半导体材料还得依赖中国。 他们加关税最后还是美国老百姓买单,之前的数据显示对华关税直接推高了0.8个百分点的通胀,真要是全面失控,美国先扛不住。 中国的“沉着冷静”从来没变过,只是应对更主动了,以前可能更多是被动防御,现在是主动破局。 对内搞国产替代,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对外搞市场多元化,中欧班列越开越多,西部陆海新通道也打通了;内需也顶上来了,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70%了,这么大的市场就是底气。 就像德国之声自己之前也说过,中国比美国占上风,因为中国在推进全球化,而美国在拆桥毁路。 美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总以为能靠施压让中国屈服,可百年国耻的记忆让中国不可能接受不平等协议,现在的实力也让中国有资本说不。 德媒可能只看到表面的交锋激烈,没看到背后的战略博弈。中国的应对不是“宁死也要赢”,而是“底线不能破,发展不停步”。 美国的反击看着猛,其实是底气不足的表现,特朗普搞强硬更多是为了竞选,想拿中国当靶子给盟友施压收“保护费”。 现在中美贸易虽然分流了,但还没到脱钩的地步,中国还是美国第三大贸易国,美国也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真失控了对谁都没好处。 说到底,德媒的说法还是带着偏见和误解。中国从来不怕打贸易战,但也不想打,只是别人打到家门口了,不能不还手。 这种还手不是冲动的“宁死也要赢”,而是有备而来的理性反击,既要守住当下的底线,更要铺好未来的路。 贸易战可能会长期持续,但全面失控的风险不大,因为双方都清楚红线在哪,而中国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