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大臣卡雷曼斯最新表态:愿意与东方大国就安世半导体资产冻结一事进行谈判,安世半

烟雨评社 2025-10-21 18:50:22

荷兰大臣卡雷曼斯最新表态:愿意与东方大国就安世半导体资产冻结一事进行谈判,安世半导体70%产能扎根咱国的布局,让荷兰的资产冻结沦为“只控总部、失却产能”的尴尬操作。 荷兰政策突变:六天'硬闯'梦碎,急切求和谈,中企反击显威,这部戏剧性的转折仅仅持续了八天,便从激昂的战歌迅速转变为低声下气的求和,在聚光灯下,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试图维持表面的镇定,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慌乱。 安世半导体的中国产能布局,可不是简单设几个工厂那么简单。在广东东莞,安世半导体建有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生产基地,这里的生产线从晶圆切割、封装测试到成品出厂,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每天能生产 200 万颗功率半导体芯片,供应给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国内企业。 还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江苏南通的工厂则专注于汽车级半导体研发与生产,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定制化芯片,占了国内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 18% 的份额。 这两大基地加起来,撑起了安世半导体全球 70% 的产能,换句话说,荷兰总部即便被冻结资产,也根本管不到中国工厂的实际生产,更没法左右这些产能带来的市场收益。 当初荷兰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时,本想借此拿捏住这家企业的核心命脉,没成想却陷入了 “控而不制” 的尴尬。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办公楼里,财务部门对着冻结的账户一筹莫展,可远在中国的东莞工厂,生产线依旧满负荷运转,货车每天排队拉走刚下线的芯片,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 有内部员工透露,总部曾想让中国工厂暂停部分生产,以此向中方施压,结果遭到中国工厂管理层的拒绝 ——“这边停一天,就会损失 2000 万营收,还要赔偿客户违约金,这种赔本买卖谁也不会做”。 更关键的是,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早已实现供应链本地化,从上游的晶圆材料到下游的包装材料,90% 以上都能从国内采购,根本不受荷兰总部资产冻结的影响,这种 “产能独立” 让荷兰的冻结操作彻底落了空。 卡雷曼斯大臣的表态,其实是荷兰面对现实利益的必然选择。安世半导体作为荷兰在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企业,去年全球营收中,有 45% 来自中国市场,而中国工厂贡献的利润占比更是高达 58%。 资产冻结后,荷兰总部不仅没法从中国工厂获得分红,还得眼睁睁看着中国企业加速推进功率半导体的国产替代。 国内某半导体企业负责人透露,最近半年来,他们接到的原本属于安世半导体的订单增加了 30%,不少客户因为担心安世半导体的供应稳定性,开始转向国产厂商。 荷兰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发布报告称,如果持续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到明年,荷兰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份额可能会从现在的 12% 降到 8%,这对依赖半导体产业的荷兰经济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从产业格局来看,安世半导体的情况也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绑定。功率半导体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的核心元器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占全球总量的 55%。 安世半导体将 70% 产能放在中国,本是为了贴近市场、降低成本,却在无意间形成了 “产能在中国、市场在中国” 的双重依赖。荷兰当初跟风西方阵营搞资产冻结,忽视了这种产业链绑定的现实,如今面对中国市场的流失和国产替代的加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 卡雷曼斯在表态中也隐晦提到,“希望通过谈判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这话里的无奈与务实,其实就是荷兰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 接下来的谈判,核心大概率会围绕资产解冻与产能协作展开。中国方面可能会要求荷兰解除对安世半导体总部的资产冻结,保障中国工厂的正常运营与利润分配;而荷兰则可能希望中国承诺继续支持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发展,减缓国产替代的速度。 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这次事件都让各国看清,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靠政治手段干预企业正常运营、割裂产业链,最终只会反噬自身利益。安世半导体 70% 的在华产能,就像一道 “防火墙”,既保障了中国制造业的芯片供应,也让荷兰不得不重新考虑与中国的产业合作关系。 而荷兰这次态度的反转,也是其政治操控经济与全球化供应链的彻底失败,不仅丢了安世的产能,还把自己“法治营商环境”的招牌砸得粉碎,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各国而言,合作共赢才是王道,这句话一样适合对老美说,时代趋势是谁也没办法改变的。 信源:财联社

0 阅读:18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