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对俄罗斯造成安全威胁,然而现实却是俄罗斯在取得一些胜利成果之后,不愿意撤回本土反而持续推进。 2021 年乌克兰提交加入北约的正式申请,而北约东扩的脚步早已从冷战结束时的东欧推进到波罗的海,距离莫斯科不过几百公里。俄方多次提出 “北约不得吸纳乌克兰” 的安全红线,却被西方无视。 要知道,冷战时美国因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古巴导弹危机,如今北约的武器和军事设施要是真部署到乌克兰,相当于把 “导弹” 架到了俄罗斯家门口,这种安全焦虑是理解冲突起点的关键。 但随着战事推进,单纯 “阻止北约东扩” 已经无法支撑俄方的行动逻辑,《明斯克协议》的教训成了绕不开的坎。2015 年俄方曾通过这份协议停火,可后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等人坦言,当时西方只是想借协议为武装乌克兰争取时间。 有了这次被 “欺骗” 的经历,当 2025 年西方又提议 “冻结冲突” 时,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直接拒绝,明确表示不会接受这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毕竟谁也不想重蹈覆辙,刚撤军就让北约卷土重来。 战场主动权的转移也让局势发生了质变。最初俄军或许是出于防御性目标,但经过两年多较量,乌军在反攻中损耗严重,而俄军通过积极防御保持了较低的人员和军备消耗。 俄军事专家叶夫根尼・费德洛夫就指出,现在 “球在俄罗斯这边”,这种主动权在手的情况下,俄方自然要争取更稳固的安全成果。比如控制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区域后,不仅消除了核泄漏风险,更掌握了乌克兰的能源命脉,这种实际利益显然比单纯 “阻止入约” 更能保障长期安全。 乌克兰内部的变化也让俄方看到了拓展目标的可能。随着西方援乌力度减弱,乌总统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降到 32%,他与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的分歧公开化,前总统波罗申科也在谋求政治复出,国内裂痕越来越明显。 俄方清楚,此时持续推进能进一步削弱乌政权的控制力,打击极右翼势力,压缩其战后影响力,这比单纯达成 “中立地位” 的目标更彻底,也更能避免未来再生事端。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俄方要借这场冲突重塑欧洲安全架构。冷战后北约一直无视俄的合理安全诉求,挤压其地缘空间。如今冲突走到这一步,俄方早已不满足于解决乌克兰问题本身,而是想以 “胜利者” 姿态推动欧洲安全秩序重建。 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目标始终是乌克兰 “去纳粹化”“去军事化” 和中立地位,这些目标不实现就不会停手。这本质上是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北约东扩带来的安全困境,从 “秩序接受者” 变成 “议程制定者”。 西方的态度也让俄方没有后退的理由。尽管欧洲出现 “援乌疲劳”,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但北约对乌的军事支持从未完全停止,只是规模有所缩减。 这种 “既不全力援助也不彻底放弃” 的态度,让俄方明白,只要撤军,西方很快会帮乌军重整旗鼓。与其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不如趁现在主动权在握,争取实现更彻底的目标,从阻止北约东扩到持续推进,看似是 “初心改变”,实则是俄方在现实博弈中不断调整策略的结果。 安全威胁的根源未除,历史教训的警钟长鸣,战场主动权的加持,再加上重塑安全架构的长远考量,多重因素叠加下,俄方自然不会轻易停下脚步。这场冲突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单一目标,变成了一场关乎未来地缘政治格局的持久博弈。 当下的俄乌冲突,早已超越“安全威胁”的初始命题。 俄罗斯在控制克里米亚与乌东四州后,其目标已从“阻止北约东扩”转向“重塑势力范围”;而乌克兰在西方有限援助下,既无法彻底取胜,也难以接受妥协。
美国同意、北约同意、欧洲统一、俄罗斯同意,乌克兰不同意!说白了,现在俄罗斯对
【35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