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美稀土博弈:核心技术壁垒才是真底气 刚看到美财长要加码谈判换稀土让步的消息

如果爱运动 2025-10-21 14:42:12

谈中美稀土博弈:核心技术壁垒才是真底气 刚看到美财长要加码谈判换稀土让步的消息,作为深耕科技行业二十多年的人,忍不住想从产业本质聊两句 —— 这事真不是靠谈判技巧能解决的,核心还得看产业链的硬实力。 这些天团队刚好在梳理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稀土永磁材料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咱们做小米 SU7 的时候算过一笔账,每辆新能源车的钕铁硼用量比燃油车多 25 吨,而未来全球每年 1800 万辆新能源车的需求摆在这里,再加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新赛道,稀土早成了科技产业的 “粮食”。但粮食的生产权,恰恰攥在我们手里。 很多人只知道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近一半,却没注意真正的护城河是冶炼分离那 92.3% 的全球产能。就像我们做手机芯片,设计再牛也得靠制造能力落地,稀土也是这个道理。美国不是没有矿山,MP Materials 的矿里挖出来的精矿,至今还有三分之二要运到中国加工,这背后是 “串级萃取理论” 这样的技术积累,是能把纯度做到 6N 级的工业化能力,这些都不是短期砸钱能复制的。 这次美方想谈让步,恐怕是没看清供需的基本面。华泰证券预测 25-26 年全球氧化镨钕会持续短缺,供需缺口分别达 5.8% 和 4.6%,这种情况下谈 “让步” 本身就不现实。更关键的是,我们的管制早已不是简单的资源限制,而是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 从稀土开采的环保技术,到晶界渗透这样能降低重稀土用量的深加工工艺,再到现在把技术出口也纳入管控,这是把核心能力牢牢抓在手里。 想起小米做生态链时的逻辑:真正的竞争力不是某个单点优势,而是从上游技术到下游应用的全链路掌控。中国稀土现在就是这个状态:既能供应特斯拉 Optimus 需要的磁材,也能满足风电、军工的高端需求,更有政策层面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兜底。这种优势,不是靠谈判桌上的筹码能交换的。 美方可能忘了,科技产业的供应链从来是 “谁掌握核心环节谁有话语权”。就像我们当年做快充技术,从研发到量产建立壁垒后,自然能赢得市场尊重。稀土的冶炼分离技术、永磁材料工艺,就是这样的核心环节。现在全球每台风机、每辆新能源车都离不开这些技术,这才是中方 “不买账” 的底气所在。 说到底,这场博弈给所有科技企业提了个醒:关键领域的核心能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稀土这样的战略资源,还是芯片、工业软件这些技术产品,只有建立起不可替代的壁垒,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小米一直坚持技术自研的原因 —— 毕竟,产业竞争的逻辑从来都很实在:实力够硬,说话才有分量。

0 阅读:24
如果爱运动

如果爱运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