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欧洲杀疯了!销量暴涨750%,特斯拉彻底被甩在身后

李子橱 2025-10-20 18:48:54

最近,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又刷了一波存在感——特别是比亚迪在英国单月销量破万,同比增速接近九倍的消息,确实让不少人吃了一惊。

其实不光是英国,整个欧洲市场,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都在快速打开局面,这种变化不是偶然。 先看数据。九月英国汽车销量榜上,比亚迪卖了11271辆,虽然总量不算最高,但880%的同比增长确实非常夸张。

而且不单是英国,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整个欧洲卖出7.5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八月欧洲车市整体增速只有4.7%,比亚迪却涨了215%。

主力车型SEALU(国内叫宋PLUS)尤其能打,九月在英国单车型销量排到第二,是全榜唯一一款插混车。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在欧洲定价超过4万欧元,比大众ID.4还贵,但仍然很多人买单。 除了比亚迪,其他中国品牌也在欧洲逐渐起势。比如吉利、名爵等品牌在挪威、荷兰等市场销量也在稳步提升。这背后其实是产品力和定位精准,插混车型既满足低碳出行需求,又缓解了欧洲充电设施不足的痛点。 截至今年二季度,欧洲公共充电桩才刚破105万台,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慢充居多,直流快充占比极低。在这种背景下,能油能电的插混车自然更受欢迎。

而且我感觉,欧洲消费者对比亚迪这类中国品牌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很多人总觉得中国车便宜但质量一般,现在反而觉得智能配置高、用料扎实,甚至安全性也因为刀片电池技术和五星认证而被广泛认可。这种品牌形象的扭转,不是单靠低价就能实现的。 在我看来,中国新能源车能在欧洲快速成长,除了产品本身能打,还有一个关键点,他们踩中了欧洲市场的转型节奏。

欧洲车企不是没有插混产品,但很多是基于燃油车平台改的,能耗高、智能体验弱。而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热效率达到43%,馈电油耗只有4升多,比大众同类型产品明显领先。 智能化方面的差距更大,比如车机迭代速度、语音控制体验,欧洲传统车企确实跟不上这种节奏。 这事情大概率还没完。欧洲充电基建的推进速度远远跟不上电动车普及的节奏,审批慢,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也存在问题。

据一些行业分析,欧洲建一个充电桩平均要18个月,而在中国可能三个月就能完成。这种效率差距,意味着插电混动在欧洲仍有相当长的市场窗口期,可能三到五年都未必补得上短板。 所以中国车企这一次的“出海”,不像以前那样只靠性价比或者偶然因素,而是技术、产品、战略三方面都准备好了。他们捕捉到了欧洲用户既要环保又要便利的真实需求,甚至比本地品牌更懂怎么造一辆符合过渡期需求的车。

其实回头看,类似剧情在消费电子行业也发生过。华为、小米手机刚进欧洲时,很多人也不看好,后来却逐渐成了高端市场的选项之一。 车的复杂度更高,但底层逻辑类似,只要你产品做得足够好,又能精准解决当地人的痛点,市场大门就会慢慢打开。 总之,比亚迪在英国和欧洲的爆发,不是一个单点事件,而是一个信号。它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车品牌真正具备了在成熟汽车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甚至开始在某些细分领域定义规则。这场由技术、需求和基建矛盾共同推动的行业变局,才刚刚开始。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学习

学习

2025-10-20 22:20

猜你喜欢

李子橱

李子橱

我们是高人,大大大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