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韩国人都已经看出老美要完蛋了:“美国以前开航母出去,别国吓得发抖,现在开出去大

官芊芊 2025-10-20 16:24:30

连韩国人都已经看出老美要完蛋了:“美国以前开航母出去,别国吓得发抖,现在开出去大家都嘲笑他,连胡塞都不听他的话,没有谁还听他的话了。很多国家都觉得自己能击沉美国的航母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过去几十年,只要美国航母一出海,世界各地的局势立刻紧张起来。中东、东亚、甚至非洲的独裁者们都知道,那一座座漂浮的钢铁巨兽,代表着美国的力量与决心。   但如今,航母依旧在海上漂,美国依旧在喊口号,可世界的反应却变了。连韩国人——这个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盟友之一——都已经开始公开怀疑:美国到底还撑不撑得住这个“世界警察”的招牌?   事情的导火索,是美国派往红海的“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双航母战斗群。按理说,这样的阵仗在过去足以让任何中东武装分子吓得缩回山洞里,但这次不同了。面对美国航母的高调部署,也门的胡塞武装竟完全无视。   导弹、无人机袭击、袭船行动一场接一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美军舰只虽然装备精良,却屡屡被低成本的无人机群骚扰得疲于应付,甚至有美方官员在媒体上无奈承认:“我们花十亿美元造的防御系统,在面对几千美元的无人机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更让外界尴尬的是,美国派航母去“震慑”胡塞,结果震慑了半年,胡塞依旧照打不误,商船照样被袭击。美国的威慑力像一只气球,被一次次扎出小洞,眼看着慢慢漏气。   韩国媒体的评论干脆用“观光团”来形容这两艘航母的红海之旅——“除了绕圈子拍照,什么都没改变。”   在这背后,不仅仅是一次航母行动失败那么简单,而是美国全球威慑体系的系统性崩塌。以往,美国手里最大的底牌就是航母编队。航母一出,战机起飞、导弹锁定、全球聚焦。   但如今的现实是,这套牌越来越不好打了。美国智库自己都承认——世界已经进入“反介入时代”。   中国、俄罗斯、伊朗,这三个美国口中所谓的“挑战者”,早就把重点放在如何对付美国航母上。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早已量产,伊朗和胡塞则靠廉价无人机和岸基导弹,逼得美军舰只不得不全天候防御。   美方专家自己估算,如今美国一艘航母进入西太平洋或中东热点海域,被敌方击中的概率,比冷战时期高出十倍。换句话说,美国航母再也不是“无敌”的象征,而成了漂在海上的昂贵靶子。   韩国人之所以敢公开嘲讽美国,不只是看热闹,更是出于自身安全的担忧。布鲁金斯学会2025年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韩国民众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任度已经从去年的68%降到了63%。   虽然数字看似不大,但这5%的下降却意义重大——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不再相信,一旦半岛真的出事,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出兵。   毕竟,华盛顿如今忙得焦头烂额,既要在中东维持存在,又要在欧洲给乌克兰输血,还要在西太平洋盯着中国。美国自己的军费、军备、人力都快到极限了,哪里还顾得上为韩国拼命?   事实上,韩国内部的这种怀疑情绪已经积累了多年。特朗普政府时期的“防卫费分摊争议”让韩美关系裂痕初显;如今特朗普重新掌权,要求韩国提高军费分摊比例的声音再次出现,更让许多韩国人感到被当成“提款机”。   当他们看到美国航母在红海出丑、胡塞武装肆无忌惮地挑衅时,心中那份曾经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敬畏”彻底崩塌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越来越像一个被时代抛下的巨人。新一代“福特号”航母原本被视为美军海上力量的象征,但造价高达130亿美元、推迟服役20年、各种技术故障层出不穷,从电磁弹射器到升降系统都问题不断。   美国媒体曾自嘲道:“福特号还没打仗,就已经被自己的设计打趴下了。”反观中国的“福建号”,三年下水、全面掌握电磁弹射技术,试航过程顺利,舰载机弹射效率甚至超过美国最新标准。   这种对比在韩国引起强烈反响。韩国军事评论节目中,嘉宾直言不讳:“过去我们学美国,如今中国造航母的速度比美国还快。   美国在造‘博物馆级’的航母,而中国在造未来的航母。”这番话虽然有夸张成分,但却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心态——美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让人仰视的超级强国。   当年的美国,能用一艘航母镇住整个中东;如今的美国,却连一个胡塞武装都拿不下。中东国家看在眼里,心里自然有了数。   沙特、阿联酋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已经悄悄转向与中国、俄罗斯保持更多接触;甚至韩国自己,也开始重新审视与中美之间的平衡。   文在寅时期的“战略模糊”,到尹锡悦政府时期的“摇摆外交”,其实都反映出同一个问题——他们越来越不敢把安全的未来押在美国身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