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通告全球! 绝不将中国稀土给美国! 印度之前说过不会把从中国买的稀土转卖给美国,后来又重申了这一点。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供应链格局与地缘经济考量的务实选择。 事实上,印度多家制造企业已陆续向中方提交“最终用途声明”,承诺所进口的重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设备及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环节。此举被视为对中方出口合规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折射出印度在关键原材料领域难以摆脱的依赖现状。 数据显示,在2024至2025财年,印度共进口约870吨稀土磁体,总价值突破30亿卢比,其中超过六成来自中国。这一数字虽较往年有所调整,但中国仍稳居印度稀土供应国首位。尤其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方面,印度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货,本土尚不具备规模化精炼和加工能力。 尽管印度拥有约690万吨稀土资源储量,位居全球前列,但受限于技术瓶颈和环保挑战,其开采与提纯水平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标准。国内仅有的几家加工企业产能有限,产品多停留在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快速扩张的高端制造业需求。因此,即便有心自立,短期内也难成现实。 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演变也让印度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定位。过去几年,印度曾被部分西方国家视为替代中国的供应链节点之一,但在稀土这类战略性资源上,现实却极为骨感。美国试图通过盟友体系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进展缓慢,对印度的技术支持也多停留在口头承诺层面,缺乏实质性投入。 反观中国,在保持产业链完整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出口管理制度,强调终端使用透明度。这并非针对单一国家,而是为保障资源合理流动、防范潜在风险所采取的规范性措施。印度企业的配合,正是出于对供应链稳定性的高度敏感——一旦因转售问题触发供应中断,其正在推进的电动化转型和工业升级计划将面临严重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印在多边框架下的互动趋于平稳,双方在区域合作与经贸往来中展现出更多务实态度。印度逐步放宽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市场准入,批准了一批制造业领域的合作项目,反映出其在经济利益与战略选择之间的权衡。 不过,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仍需持续观察。印度在多边舞台上的立场时常随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其政策连续性仍存不确定性。当前的承诺固然释放出积极信号,但长期走向还需看实际行动是否跟进。 可以确定的是,在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稀土等关键矿产的战略价值将持续凸显。谁掌握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链条,谁就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而印度的选择,不过是这场大棋局中一个现实主义的缩影。
印度通告全球! 绝不将中国稀土给美国! 印度之前说过不会把从中国买的稀土转卖给
老明看人生百态
2025-10-20 13:03: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