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国产的人造钻石粒径≤50μm,必须要经过审批才能出口。 一种看起来像白糖一样细腻的粉末,正在让美国焦急万分,10月12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罕见地放低姿态,公开表示希望能与中国“理性谈判”,还劝中方“保持冷静”。 几个月前,在安全会议上,他的态度还完全不同,让他转变的原因,不是政治压力,而是中国手里的关键材料——人造金刚石微粉。 这种粉末不是普通工业品,而是高端制造的核心材料,它的硬度与天然钻石几乎一致,是芯片、精密光学、航空材料等行业的关键支撑。 芯片制造过程中,硅片要被磨到极薄的厚度才能进入后续工艺,而每一片晶圆都需要经过反复抛光。 抛光工具上使用的,就是这种20到30微米的人造金刚石粉,根据行业数据,每处理一万片12英寸晶圆,就要消耗约50公斤高纯度金刚石粉。 如果粉末纯度或颗粒精度稍有问题,后果极其严重,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工厂曾因此遭受巨大损失,因为切割刀所用的金刚石粉性能不稳定,导致300片3纳米晶圆直接报废,损失超过两千万美元。 金刚石微粉的用途不仅限于研磨,ASML光刻机内部的关键反射镜和高功率激光系统,都离不开它,反射镜需要被打磨到极高的平整度,任何微小误差都会影响光线精度。 而激光系统运行时温度极高,只有金刚石材料能同时满足高导热和高透光要求,否则设备会因为过热而停机。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全球工业金刚石市场被美国和南非垄断。 中国科研团队开始自主攻关“六面顶压机”技术,这种设备能在极端压力下合成金刚石。 经过长期研发,中国的第六代压机在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上全面超越国外,一台机器的产量是南非同类设备的2.3倍。 美国也尝试追赶,2022年,美国能源部投入1.2亿美元,试图通过“无压合成”路线绕过中国技术。 但两年过去,他们只得到少量8微米晶体,距离工业化还差得很远,相比之下,中国工厂早已能够以更低成本稳定量产纯度高达99.999%的50微米钻石粉。 技术之外,中国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以河南为核心,从石墨提纯、压机制造到微粉研磨,中国形成了全链条产业集群。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工业金刚石占全球总量的95%,微粉产品占90%以上,且是唯一能批量供应芯片级高纯度产品的国家,这样的优势,任何国家想追上至少需要十年。 这让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拉响了警报,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他们指出,金刚石微粉对芯片产业的风险“比稀土更严重”。 如果供应中断,美国至少五家芯片厂将在三个月内停产,重建供应链预计需要五年,成本还将增加三倍。 而中国并没有选择全面禁运,而是采取更精准的管理方式,新出台的出口管制系统将审批流程表面上从20天缩短到5天,但同时增加了严格的审核环节,进口方必须提交最终用户声明,并由其政府出具“无转用保证函”。 这种策略的效果立竿见影,美国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申请材料,用于非军工用途,仅72小时就获批;另一家试图转作军工用途的企业,申请直接被拒。 ASML和蔡司等大型设备制造商虽然获得许可,但额度仅为去年的62%,并附加“只修不造”的条款——材料只能用于维修已售设备,不得生产新光刻机,这一限制,直接影响了ASML的扩产计划。 中国从过去被动应对美国技术封锁,到如今掌握关键原料的主动权,中国正在通过“合规、可控”的供应体系,重新定义全球高端制造的规则。
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0-20 10:58: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