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招聘会上,一位应届大学生接受采访说:自己期望年薪25万,已经投了100份

一叶知大事 2025-10-20 09:51:28

深圳大学招聘会上,一位应届大学生接受采访说:自己期望年薪25万,已经投了100份简历,但目前还没有拿到一份offer,引发热议。   秋招季的深圳大学校园招聘会,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焦灼交织的气息。   一位应届毕业生的经历,无意间触碰了就业市场的敏感神经,他怀揣着年薪25万的期望,投出100份简历后,至今仍未等到一份录用通知。   这样的反差,并非个例。   在当下的应届生群体中,对薪资的预期呈现出复杂的样貌。   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会觉得工作几年后月薪一万出头有些寒酸;   三本和专科的求职者,也会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房补、车补的要求,同时明确月薪不能低于7000元。   这些诉求在网友眼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有人觉得是不切实际的笑话,有人却坦言“见多了,并不奇怪”,更有甚者半开玩笑地疑问,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要和富士康的资深师傅们比拼月薪高低?   当然,不能把所有大学生都归为一类。   身边也有不少毕业多年的优秀从业者,早已凭借自己的能力买房买车,实现了薪资与生活的双重稳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庞大的应届生群体中,真正能清晰认知自身定位的人,终究是少数,更多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高估自己的市场价值。   这种认知偏差,让他们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却又难以快速调整方向。   当年轻人带着这样的预期走向市场,企业端的招聘逻辑却呈现出另一番图景。   在企业看来,学历只是敲门砖,更重要的是员工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有网友精准点出了其中的门道:如果一个员工期望月薪一万,那他至少要能为公司带来十万以上的收益,这才是薪资与价值匹配的核心原则。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企业宁愿多支付薪水,去招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熟手,也不愿接纳“纸上谈兵”的应届生。   有趣的是,企业一边抱怨应届生要价太高,一边又在招聘时把名校学历设为硬性门槛,这种双向的诉求错位,让就业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市场现实:一位深圳大学毕业生,入职深圳大厂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三年多,到手的年薪依旧没能达到25万,这足以证明应届生的高薪期望,与行业实际薪资水平之间存在多大的鸿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   一方面,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高薪传说,那些光鲜的数字不断冲击着应届生的认知,让他们忽略了全国超半数应届生起薪不足6000元的真实数据。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成本逐年增加,从学费到生活费,父母和学生本人都投入了不少,毕业后自然希望能尽快收回成本,这种心态也在无形中推高了薪资期望。   更关键的是,很多应届生对行业薪资行情一无所知,既不清楚资深员工的薪资上限,也不了解自己学历层级对应的市场价格,只能凭着模糊的印象设定目标。   面对这样的现状,给应届生的提醒其实很实在:   不管是名校毕业还是普通院校出身,都需要正视就业市场的现实,放下不切实际的薪资期待,否则很可能在一次次投递中错失机会。   而针对企业不愿培养新人的情况,考公考编也成了不少应届生的稳妥选择,至少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路径。   同时,我们也不必用“一棍子打死”的方式评价所有大学生,承认“对自身定位不清”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理性看待这种现象,才更有利于应届生与就业市场的良性对接。   毕竟,招聘会上的每一份期待与失落,都是年轻人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生动体现。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752

评论列表

mrLiu

mrLiu

3
2025-10-20 22:31

小编,你就大声告诉他你一个月多少钱,让他撒泡尿

dadachon

dadachon

1
2025-10-20 23:07

深圳大学毕业生,要求25万年薪?也不想想高考几分入学的?

用户10xxx25 回复 10-21 00:10
要是光说论分的话还真不低,录取分数线超很多211,尾巴的985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