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

栗頿聊 2025-10-19 20:48:51

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二十一点八个亿的单子,国产设备不但没耽误,还比原来早了四个月交货。   早在2023年外部环境开始紧张的时候,格力就悄悄启动了国产设备的验证工作,前前后后花了18个月,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不被卡脖子。   三年前,格力还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专门研发碳化硅功率器件,现在预计今年就能实现2亿的产能。   它建的砷化镓晶圆厂,只用184天就完工了,从打桩到产品通线,效率高得惊人,这些都为这次顺利换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现在的国产设备,早就不是以前那种“凑数”的备胎了,硬实力一点不输进口货。   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定位精度能做到0.012毫米,比同类进口设备还要厉害;中电科48所的碳化硅外延炉,在控制外延层缺陷方面,做得比荷兰ASMI公司的设备还好,8英寸设备的外延片表面致命缺陷只有0.4个/c㎡,性能稳居第一梯队。   除了技术过硬,国产设备的服务也更贴心,以前买进口设备,一旦出故障,等海外工程师来维修得好几周甚至一个月.   现在国产服务团队两小时就能到现场,调整参数、优化算法也不用再付高昂的授权费,企业自己就能动手,方便多了。   格力的选择,其实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咱们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发展速度特别快,2019年国产化率还只有15%,到2024年已经突破40%了,在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这些关键领域,都实现了批量替代。   像北方华创,2024年营收快300亿了,同比增长35.14%,规模越做越大;格力自己的珠海碳化硅芯片工厂,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1%,良率稳定在99.6%,完全能满足生产需求。   现在的国产替代,已经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一起升级,格力和上汽通用合作的动力电池产线,格创·华芯快速建成的晶圆厂,都体现了这种产业链协同的力量。   反观荷兰,这次的封锁反而让自己的企业陷入了困境。阿斯麦因为对华出口受限,2024年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预计要降到20%,还有30多家荷兰半导体企业联名呼吁政府扶持,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要知道,中国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半导体市场,咱们自主供应链越来越成熟,荷兰企业以后想再拿回来这块市场,可就难了。   其实说到底,荷兰的技术封锁,反而成了咱们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以前可能还有些企业觉得“造不如买”,现在外部压力一来,大家都卯足了劲搞自主研发,反而推动整个产业快速进步。   就像格力,从十年前攻克伺服电机、减速机,逼得进口产品降价40%,到现在在半导体领域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像格力一样,选择国产设备,咱们的半导体产业也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荷兰的封锁不仅没困住我们,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强,这大概就是“越封锁越强大”的道理吧。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罗俊戈

罗俊戈

1
2025-10-19 21:08

好样的,民族企业家的骨气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