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一千多俘虏,没想到边贵祥竟然直接拒绝:“撤职也好,坐牢也好,但是释放俘虏这件事,没门!” 那是一场让所有参战老兵至今都无法释怀的战争,边贵祥的163师作为东线主攻部队,像一把尖刀直插越南谅山。 然而,他们面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阴狠和狡猾,战争打响没多久,一幕幕血腥的场景就不断刺激着这位老兵的神经。 我军的战士们攻下一个阵地后,发现越军竟然用中国援助的大米袋子堆砌成工事,那些印着“中粮”字样的麻袋,如今却成了射向中国士兵的子弹的掩体。 这还不是最让人愤怒的,在清理战场时,战士们发现,许多越军士兵穿着解放军的军装,脚踩着我军的军鞋,用着我们援助的武器,回头就对我们下死手。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丛林里,他们布满了涂满毒药的竹签陷阱,战士们一旦踩中,轻则截肢,重则当场毙命。 163师就因为这种阴损的陷阱,损失了六十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甚至利用我军战士的善良。 一次,两个连的战士在高粱地里行军,遇到上百个衣衫褴褛、看似手无寸铁的越南“平民”,他们哭喊着求食物。 战士们心软了,没有设防,可就在接近的瞬间,这些人突然从破烂的衣服里掏出冲锋枪,对着我军疯狂扫射,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边贵祥的心像被刀子反复切割,他十六岁就参军,从抗日战争的炮火中一路走来,尸山血海见得多了,什么样的敌人没碰过? 可像这样,拿着你的援助,吃着你的大米,回过头来用最卑劣的手段残杀你同胞的“豺狼”,他还是第一次见。 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从今往后,抓到的俘虏,一个都不准放!边贵祥的“狠”,不是天生的,他是个从苦水里泡大的河北汉子,年少时就因为看不惯恶霸欺凌乡亲,失手打死了人,从此投身革命。 在战场上,他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隆化战役,他像董存瑞一样抱着炸药包炸碉堡,辽沈战役,他带头冲锋,不管是受多么严重的伤,他都咬着牙,提着枪接着往前冲,他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也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所以,当谅山战役结束后,163师俘虏了上千名越军,后方传来许世友司令员要求释放俘虏的命令时,边贵祥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释放?怎么可能!他太了解这群人了,当年作为军事顾问援越抗法两年,他亲眼见过中国的援助物资像山一样运过去,也亲眼见识了越南人的狡诈和多变。 他知道,今天放了他们,明天他们就会重新拿起枪,回到战场上继续杀害我们的战士。 军令如山,55军军长朱月华几次三番地打电话催促,边贵祥就是不松口,最后,许世友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严厉地质问他是不是不想当这个师长了。 边贵祥梗着脖子,几乎是吼着回答:“别说师长,就是把我拉出去枪毙,这个口子我也不能开!”说完,他“啪”地一下挂了电话。 他不是不懂政治,也不是不知道抗命的后果,但他更清楚,对这些毫无人性的敌人讲“人道”,就是对自己浴血奋战的兄弟们最大的不人道,他不能拿战士们的生命去换取那虚无缥缈的“国际声誉”。 这件事最终僵持住了,许世友虽然震怒,但或许也理解了前线将士的血性与无奈,暂时默认了他的行为。 直到战争基本结束,中央下达明确指令后,边贵祥才执行了命令,移交了所有俘虏,战后,边贵祥因为“违抗军令”受到了处分,但他却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敬佩。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那些被释放的俘虏中,果然有很多人再次出现在了边境线上,继续对我方进行骚扰和挑衅。 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一生都在为国家拼命,2008年,他病逝于广州,在他的骨灰中,家人用磁铁吸出了六块弹片,那是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勋章”。 这些冰冷的金属碎片,无声地诉说着那一代军人的忠诚与血性,他们或许脾气火爆,或许不懂变通,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同胞铸就了一道最坚实的城墙。 信源:【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缅怀香河革命烈士——边贵祥——澎湃新闻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5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