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什么要搞垮苏联,看一下普京对叶利钦评价就明白了。普京表示,俄罗斯史上最大

史之必然 2025-10-19 17:12:07

叶利钦为什么要搞垮苏联,看一下普京对叶利钦评价就明白了。普京表示,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   咱们先把普京这话里的几个关键词掰扯明白,“把权力扔在地上”“懦怯者”“疯子捡起来”,这可不是随便骂人的话,每句都戳在俄罗斯人最疼的历史伤口上。   先说说尼古拉二世,他是沙俄最后一个沙皇,1917年国内乱成一锅粥,前线打仗败得一塌糊涂,家里老百姓连面包都吃不上,到处是抗议的人群。这时候他本该稳住局面,可他没那个担当,稀里糊涂就签了退位宣言,把统治了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权力扔了出去。结果呢?权力真空很快被乱局填满,没过多久他全家就被关押,最后在叶卡捷琳堡的地下室里被枪毙了,连几岁的孩子都没放过。普京骂他“懦怯”,就是觉得他作为国家的头,没守住自己的责任,让国家陷入了更大的混乱,那些“疯子”就是当时趁机夺权的势力,最后不光害了自己,也让俄罗斯跟着遭了殃。   再看戈尔巴乔夫,他的情况更像苏联版的“扔权力”。上世纪80年代他当苏联领导人时,本来想搞改革救国家,可政策太草率,又是搞“公开化”让媒体随便批评,又是放弃苏共的领导权,等于把国家的“主心骨”给拆了。他对西方还特别信任,觉得让步就能换和平,结果西方根本没客气,反而趁机拉拢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等到各个共和国都要独立,苏联大厦快塌了,戈尔巴乔夫没想着怎么力挽狂澜,反而直接辞职,把烂摊子扔在那儿不管了。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一下子从超级大国跌下来,经济崩溃,通胀高得钱都成了废纸,连军队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这就是普京说的“权力被疯子捡走”的后果——国家尊严和老百姓的日子全毁了。   现在关键来了,普京这话没提叶利钦一个字,可为啥说看他的评价就明白叶利钦搞垮苏联的原因?这里面藏着一层更深的逻辑: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根本不是一类人,戈尔巴乔夫是“扔权力的懦怯者”,而叶利钦是“接住权力的人”。   叶利钦当年是俄罗斯联邦的领导人,他为啥要推动苏联解体?其实是看透了戈尔巴乔夫已经把苏联搞到了绝境。那时候苏联的经济全靠石油撑着,油价一跌,整个国家财政就垮了,商店里货架全是空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越改越乱,各个加盟共和国都想自己单过,苏联已经是个空架子了。叶利钦觉得与其跟着苏联一起烂掉,不如干脆另起炉灶,把俄罗斯从这个烂摊子里摘出来。   而且叶利钦特别清楚“权力不能真空”的道理。戈尔巴乔夫放弃苏共领导权后,各地的权力都散了,叶利钦就趁机站出来,靠着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一步步把俄罗斯的权力攥在手里。他甚至还利用过尼古拉二世的故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乱得不行,他就组织人挖掘尼古拉二世的遗骸,还亲自去迁葬仪式上讲话,说枪杀沙皇一家是“最可耻的一页”,把布尔什维克骂了一顿。这其实是在告诉大家:以前的权力交接搞砸了,现在我来掌舵,不会再让那种悲剧重演。   普京对叶利钦的评价和对戈尔巴乔夫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叶利钦去世后,普京说他是“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还说他“开启了新的时代”,甚至把叶利钦辞职时“保护好俄罗斯”的嘱托当成了自己的政治目标。   为啥这么夸?因为在普京看来,叶利钦没有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扔权力,而是在国家最乱的时候把权力接了过来,还实现了平稳的权力过渡——1999年底叶利钦突然辞职,直接把总统位置交给了普京,没让俄罗斯再陷入权力争夺的乱局。   这就把因果关系理清楚了:普京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是恨他们放弃责任、让国家遭难;而他夸叶利钦,是认可叶利钦在苏联崩溃的废墟上稳住了俄罗斯,保住了国家的基本盘。   叶利钦搞垮苏联,不是为了搞破坏,而是觉得那个被戈尔巴乔夫折腾得摇摇欲坠的苏联已经没救了,只有打碎它,才能让俄罗斯重新站起来。就像一栋老房子已经塌了一半,戈尔巴乔夫是撒手不管的房主,而叶利钦是冲进去把还能用的木料拆出来、重新盖房子的人。   后来普京上台后,特别强调“强国”和“稳定”,其实就是吸取了那两段历史教训。他恢复了苏联时期的国歌旋律,给尼古拉二世一家平反,说他们是“无辜被镇压的”,这些动作都在传递一个意思:他绝不会做“扔权力的懦怯者”。而叶利钦当年搞垮苏联的选择,在普京看来,正是避免俄罗斯跟着苏联一起“被权力扔在地上”的无奈之举——与其让整个联盟的权力被乱七八糟的势力瓜分,不如先保住俄罗斯自己的根基。   所以回头看,普京的评价其实是给那段历史定了调:放弃权力的人是历史罪人,而在乱局中接住权力、保住国家的人,才配得上“领袖”的称呼。叶利钦搞垮苏联,不是野心作祟,更像是在沉船前果断放下救生艇,虽然看起来是“破坏”了大船,却救了船上最核心的人。这也难怪普京一边骂戈尔巴乔夫,一边把叶利钦当成前辈尊敬,因为他们俩都认准了一个理:国家可以改朝换代,但权力不能真空,领导者的肩膀必须扛得起责任。

0 阅读:120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