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新闻,心都酸了。一家猪脚饭店,顾客因为饭菜分装(饭和菜分开装,不混在一起)给差评。老板一查,赶紧赔了500块钱。可顾客不依,还说”不够,得1000”。不是老板小气,是觉得500够了;也不是顾客贪心,是觉得”分装不好吃,得补偿”。可这哪是”钱的事”?是”把沟通当成了讨价还价”。 说实话,这哪是”差评”,是”把服务当成了可以随便挑刺的活”。多少顾客,一不满意就甩个差评,却从不问”为啥分装”?你不是没想过”得说清楚”,是怕”说了,显得我太麻烦”。你把”差评”当成了”万能武器”,可老板也是人,也会累。那个顾客,可能刚想”就分装一下”,就惹了事。这不是”小题大做”,是”把信任,当成了可以随便丢的纸”。 最让人心疼的是,这种”沟通断层”不是个例。多少商家,一被差评就赔钱,却从不问”到底哪里不好”?你不是没听过”顾客和老板闹翻”的新闻,是觉得”不会这么近”。可近就在这儿:你一松手,关系就崩了。那个老板,可能已经做了十年饭,就因为”分装”被说”服务差”。这不是”分装问题”,是”把情绪,当成了可以随便发的火”。 更扎心的是,我们总在等”下次”。等”下次我多解释点”,等”下次别这么急”。可服务不是等来的。那个顾客,可能已经习惯了”一不满意就闹”,就忘了”沟通比钱重要”。这不是”要钱”,是”把委屈,当成了可以随便要的筹码”。你不是没想过”得好好说”,是怕”说了,就显得我太软”。可真正的服务,不是”赔钱了事”,是”把问题,变成理解的开始”。 来评论区说说吧。你有没有因为”小事”和商家闹过?比如分装、口味不合,最后怎么解决的?也许你的一句”我上次也这样,最后老板多送了碗汤”,就能让另一个在”差评”里纠结的人多一分清醒。别让”要1000”成了”永远的隔阂”。真正的服务,不是”钱到位”,是”心对上”的那一刻。你心里有理解,才敢说”我来问”。沟通不是等来的,是主动说”我们聊聊”的那一刻。 (案例来源:1818黄金眼)
请朋友办点小事,烟买了二条和天下,拿了一对1000多的五粮液,吃饭本来让我一
【45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