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后,新西兰叫停韩企造船合同,宁赔27亿,也要让中国接手!新西兰的这一决定

烟雨评社 2025-10-18 14:52:06

中方反制后,新西兰叫停韩企造船合同,宁赔27亿,也要让中国接手!新西兰的这一决定,源于一个拖延已久的渡轮项目。 韩国韩华船厂刚遭反制,新西兰便弃用韩船,宁舍数亿预付款,也要将库克海峡新渡轮订单转投中国广船国际,六亿资金就此放弃吗?由五眼联盟核心成员国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两艘大型船舶的建造计划已确定由中国企业承接。 先说说这个拖延已久的渡轮项目有多关键。新西兰国土分成南北两岛,库克海峡是连接两岛的重要通道,每天有近万名乘客、上千辆货车靠渡轮通行,渡轮不仅是民众通勤的交通工具,更是生鲜农产品、工业零部件运输的 “生命线”。 可现在运营的 5 艘渡轮,最年轻的也已经用了 22 年, oldest 的更是超过 35 年,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光是 2024 年,就因为发动机故障、船体漏水等问题发生了 17 次临时罢航,每次停航都会导致海峡两岸交通瘫痪,货车排队能排到十几公里外,新鲜的牛羊肉运不出去只能变质,工厂缺了零件也得停工。 新西兰交通部门早就做过测算,要是不尽快更换新渡轮,未来两年因罢航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 50 亿新元,更换渡轮成了刻不容缓的民生大事。 之前新西兰之所以选择韩国企业,主要是看中韩国在大型渡轮建造领域的传统优势。2022 年双方签订合同时,韩国企业承诺 3 年内交付 3 艘可搭载 3000 名乘客、500 辆汽车的大型渡轮,还保证采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能降低 20% 的燃油消耗。 可合同签了两年多,项目进度却严重滞后,原定 2024 年底交付的第一艘渡轮,到 2025 年 10 月还没完成船体焊接,韩国企业给出的理由是 “全球供应链紧张、钢材价格上涨”。 但新西兰方面调查发现,真正的原因是韩国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了利润更高的 LNG 运输船项目上,把渡轮项目当成了 “次要任务”。 更让新西兰不满的是,韩国企业还多次提出要涨价,声称 “原材料成本超支”,要求额外增加 8 亿新元预算,否则就继续拖延工期,这种出尔反尔的态度彻底让新西兰失去了耐心。 中方反制带来的供应链变化,也让新西兰看到了和中国合作的优势。随着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反制措施落地,全球造船产业链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不仅能自主生产渡轮所需的大型发动机、导航系统,还在绿色船舶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比如中国企业研发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比韩国的传统技术更节能,而且成本还低 15%。 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从钢材、电缆到内饰材料,都能在国内完成生产,不用依赖进口,这就避免了像韩国企业那样受全球供应链波动的影响。 新西兰交通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考察中国造船厂时,看到中国企业同时在建 8 艘大型客滚船,每艘的建造周期都控制在 2 年以内,这种高效的生产能力让他们非常动心。 新西兰宁肯赔 27 亿新元违约金也要换中国接手,其实是算过 “经济账” 的。虽然违约金看起来不少,但和继续等韩国企业交付相比,反而更划算。 按照韩国企业目前的进度,就算不涨价,最早也要 2027 年底才能交船,这意味着新西兰还要再承受两年的渡轮罢航损失,保守估计也得 30 亿新元,加上韩国企业要求的 8 亿新元额外预算,总成本会超过 65 亿新元。 而和中国企业合作,中国承诺 2026 年底前交付全部 3 艘渡轮,总价虽然比原合同高了 10 亿新元,但能提前一年半解决渡轮短缺问题,减少的经济损失就有 20 多亿新元,算下来反而能省不少钱。 而且中国企业还承诺,新渡轮的保修期从 5 年延长到 8 年,期间所有维护保养都由中方负责,这又为新西兰省下了一笔长期开支。 中国企业能拿下这个项目,靠的不只是速度和成本优势,还有贴合新西兰需求的定制化设计。考虑到库克海峡经常遭遇强风暴,中国企业特意加强了船体结构,采用抗风浪能力更强的双体设计,还加装了先进的减摇装置,能把船舶在风浪中的摇晃幅度降低 40%,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针对新西兰重视环保的需求,新渡轮还会配备岸电系统,靠港时不用启动发动机,直接使用岸上的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这刚好符合新西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些细节上的考量,让新西兰觉得选择中国企业 “不仅解决了眼前的民生问题,还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路”。 目前中国造船厂已经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新西兰方面也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监督小组,确保工程顺利推进。这个项目的合作,不仅会改善新西兰民众的出行体验,也为中国高端造船业打开了更多国际市场空间。 毕竟在大型渡轮建造领域,中国企业之前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这次能拿下新西兰的订单,相当于拿到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 “敲门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选择和中国合作建造高端船舶。 信源:环球网

0 阅读:16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