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雷军这次是真不装了,直接把桌子掀了。 2025年10月16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的发言成了车圈焦点。 和以往夸SU7销量、讲黑科技不同,这次他几乎没提自家车,更没回应3天前成都天府大道上一辆小米SU7追尾后越过绿化带起火,驾驶员不幸身亡的事情。 雷军把话题转向了行业:呼吁大家共建共享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别再重复造轮子,还要一起抵制水军和黑公关。 他还透了实底:小米在智能驾驶上已投了57.9亿元,光研发团队就有1800人,还和清华、港大搞了合作。 这番话炸了锅:有人说小米想给行业定规矩,有人觉得是借共享蹭别人的充电桩,还有人猜是车祸后想转移注意力。 为啥要喊共享? 造车成本慢慢降了,但充电桩这些基础设施是真烧钱。 而且谁攥住了充电桩,谁就攥住了长远竞争的主动权。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3月底,全国充电桩已经有1374.9万台,比去年多了47.6%。 但这里面水分不小:公共充电桩390万台,私人桩984.9万台。 看着总量大,可真能派上用场的没多少? 高速上的快充桩、偏远地区的充电桩都很缺,尤其是150kW以上的高功率直流桩,在公共桩里只占6.7%。 各家车企都怕被别人卡脖子,只好自己建桩网,结果就是重复花钱,越建越乱。 雷军喊共享,说白了就是想打破这种僵局:别都自己瞎折腾了,咱们搭伙干。 还有就是小米造车比传统车企晚了几十年,没有老厂的产能和渠道,最大的优势是手机、家电攒下的生态。 要在车圈站稳脚,光把车造好不够,还得在生态和平台上找盟友。 喊共享是雷军的两步棋:一是告诉其他车企、桩企我能合作,别孤立我;二是探探虚实,看看谁愿意先开放资源。 这是场软博弈——谁先松口,谁就可能被拉进对方的利益圈里。雷军敢先开口,就是怕对手偷偷把桌子钉死,自己连入局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高端电动车动辄几十万,很多钱都花在了多余的配置和重复的基建上。 要是行业一直这么内耗,要么车企把成本转嫁给车主,要么自己赚不到钱。 雷军说全行业都得吃土,真不是夸张。 对咱们车主来说,最实在的是体验:要是共享搞不起来,以后还得面临桩找不到、充不快、不兼容的问题。 车再智能,没电开不动也白搭。 雷军的喊话,看着是小米的自保,其实戳中了行业的要害。 现在车圈的资源快不够造重复的轮子了,内耗只会让大家都输。 真正的共建共享不是谁蹭谁的便宜,得满足三个条件:车企愿意放开底层的接口标准,桩企能靠共享赚到钱,政府和协会把规则定清楚。 要是能做到这些,中国车圈说不定能跳出拼配置、拼续航的怪圈,真正比谁的生态好、体验棒。 未来十年,车圈拼的可能不是谁的车造得好,而是谁能在统一标准下,把生态做起来。 你觉得雷军这是先礼后兵的套路,还是真的想拉大家一起破局?你愿意自家车企开放充电桩吗?欢迎留言聊聊。
小米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今天成都小米汽车撞了之后还自燃了,其实倒也不算特
【50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