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白宫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7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白宫在汽车厂商的密集游说后,正准备放宽其关税政策,美国商务部计划将一项允许汽车制造商减少进口零部件关税的安排延长五年,此举被视为汽车行业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这事儿听着是车企赢了,实则更像美国政府的“政策回头路”。要知道这政策原本两年后就到期,抵消比例还打算逐年降低直至取消,现在又续五年,明显是扛不住压力了。 压力主要来自本土车企的钱包。之前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甚至钢铁铝都加了税,车企巨头成本蹭蹭涨。通用光二季度就因关税亏了11亿美元,Stellantis更是损失3亿欧元。 车企自然不能坐以待毙,这几个月没少往白宫跑。毕竟不游说不行啊,日本车企靠着美日贸易协定,关税从27.5%降到15%,每辆车比本土车省几千美元成本,这差距谁能忍。 政策一吹风,资本市场先给了反应。通用股价立马涨了3.8%,部分车企的股价也跟着往上走,显然投资者都觉得这是个实打实的利好消息。 不过细琢磨下,这政策有点“偏心眼”。它只帮在美国生产销售的车企,上限能抵消本土车价值3.75%的关税,进口车却还得扛着25%的高额税费,一碗水根本没端平。 更有意思的是政策“双标”。对加拿大、墨西哥早就有例外,只要零部件含量达标就能豁免关税,现在又给本土车企开绿灯,其他国家的车企只能干看着。 这波操作说是救车企,倒不如说是保本土产业。但靠关税护着真能长久吗?美国汽车供应链早全球化了,加税时连累自家供应商,减税又只顾着头部企业,中小商家没捞着好处。 欧盟和日本已经有点不满了,觉得这是搞区域贸易壁垒,生怕自家车企在北美市场的份额被抢。毕竟大家都想公平竞争,凭啥美国车企能有特殊待遇。 中国作为汽车零部件出口大国,虽说短期没直接受影响,但北美这种“小圈子”玩法,长期看还是会倒逼车企调整海外布局,得另找合作机会。 政策公告据说快的话也得周五左右发,但之前类似公告也有过延期,能不能按时落地还得打个问号。而且文件里还藏着对进口卡车征税的内容,一边减一边加,算盘打得真精。 有人说这是行业胜利,可普通消费者未必能沾光。车企成本降了,车价会不会降还是未知数,毕竟股价先涨了,利润可能先填了之前的窟窿。 本质上这就是场利益交换:车企用游说换政策倾斜,政府用关税调整稳产业数据。只是这种靠政策托底的“胜利”,到底能让美国汽车业走多远,真不好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方要求“休战”两天后,终于等到中方答复,一句话让白宫彻底破防川普政府提出“
【190评论】【1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