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美国不停出手,打压我们,先是芯片,后用关税,看似气势汹汹,几回合下来

是逸屹呀 2025-10-17 16:37:25

中美贸易战,美国不停出手,打压我们,先是芯片,后用关税,看似气势汹汹,几回合下来,受伤的反倒是他自己,可我们一出手,情况就不一样了,仅用稀土这一招,直接戳中特朗普的七寸。       中美这场贸易争端,按理说主动出拳的那一方总该占点便宜,可现实却是,气势汹汹的进攻方,反倒先露出了疲态,陷入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美国最初的战略目标简单粗暴:就是想通过一连串覆盖式的打击,把对手的竞争力压下去,好保住自己全球老大的位置。   于是关税大棒和技术禁令这两记重拳,就这么虎虎生风地砸了过来,可问题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广谱”攻击,根本控制不住伤害范围,最后火力不可避免地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高额关税压下来,成本并没有只让对手承担,它顺着全球产业链一路传导,最终变成了美国企业自己账单上上涨的数字,企业扛不住,自然就把压力转嫁给了普通人,结果就是东西越来越贵。   这记旨在向外施压的重拳,兜兜转转,最后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自家经济的身上,甚至搞得白宫还得为了选票,反过来琢磨怎么刺激经济,这么一来,美国的全面施压就陷入了目的和后果完全拧巴的战略怪圈。   面对这套组合拳,东方大国的反应却显得相当克制和聚焦,它没有针锋相对地搞全面报复,而是瞄准了一个具备高度垄断性的战略支点,稀土随着出口限制的启动,一记看似轻描淡写却力道千钧的“寸劲”就这么打了出去。   稀土这东西,之所以能成为撬动战局的那个支点,关键就在于它的无可替代性,它是美国高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工业味精”,离了它很多东西都玩不转,而全球范围内能稳定供货的,几乎就这独一份。   所以只要精准地拧紧这个“水龙头”,就能有效地打乱对手的核心产业节奏,让它在关键地方付出沉重代价,这种打法,成本极低,却正中要害,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这场博弈的核心差距,与其说是国力,不如说是对“脆弱性”的认知,整个战局之所以出现反转,根子就在于美国出招前,严重低估了自己在全球化体系里对特定资源的依赖程度有多深,它的眼睛只盯着怎么打击别人,却忘了回头看看自己那暴露在外的“阿喀琉斯之踵”。   恰恰相反,东方大国对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精准地找到了对方的这个软肋,并把它变成了对等反击的基石,这种认知上的错位,直接导致了攻守之势的逆转:进攻的发起者耗尽了力气还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而防守反击的一方反倒显得信心十足,游刃有余。   当然这种优势也提醒着新的风险,当对手发现常规手段不灵的时候,谁也说不准它会不会采取更极端的措施,所以即便局面看着不错,对潜在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依然是这场持久博弈里不能松懈的一环,这场冲突终究是上了一堂课:在这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世界里,对自身脆弱性的无知,可能比任何外部打击都更要命。   以上信息来源于中国青年报 稀土新规护主权 中国经济有底气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