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已经不再欢呼“把俄罗斯打成能源进口国”了,因为泽连斯基证实,乌克兰面临严峻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17 10:53:29

乌克兰已经不再欢呼“把俄罗斯打成能源进口国”了,因为泽连斯基证实,乌克兰面临严峻的冬季能源问题,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基辅可能需要考虑进口电力。 2025年深秋的基辅街头,已经很难再听到去年那种“要把俄罗斯打成能源进口国”的激昂言论。泽连斯基在10月中旬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时,公开证实乌克兰正面临严峻的冬季能源挑战,甚至不讳言基辅可能需要通过进口电力来渡过难关。 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现实给这个饱受战火的国家上了沉重一课,时间倒回2024年,乌克兰曾一度对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抱有极高期待。当时乌军通过无人机多次袭击俄境内炼油厂、输油管道,部分西方媒体也渲染“俄能源出口遭遇重创”的论调。 乌克兰能源部门的一位前官员在去年底的采访中还曾表示,持续施压能让俄能源收入锐减,甚至可能迫使这个传统能源出口国依赖外部进口。这种乐观情绪当时在基辅的舆论场中颇为盛行。 现实的反噬来得迅猛且猛烈,2025年10月3日,俄军发动了冲突爆发以来对乌天然气设施规模最大的一次袭击。35枚导弹搭配60架无人机的密集打击,直接击中了乌克兰多个关键产气点,乌克兰私营能源巨头DTEK事后证实,旗下多处核心设施受损严重,修复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紧接着的一周里,俄军又发起三轮大规模补充袭击。哈尔科夫州、苏梅州、切尔尼戈夫州的天然气处理厂、压缩站接连遭袭。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在10月15日无奈承认,连续打击让乌克兰丧失了约60%的天然气生产能力,原本能勉强自给的能源体系彻底濒临崩溃。 天然气短缺很快传导到电力领域,乌克兰的热电联产设施高度依赖天然气,产气能力骤降直接导致发电量跟不上需求。北方各州已经开始出现间歇性停电,居民收到的供暖通知里明确写着“供暖温度可能低于往年标准”。 能源部长斯韦特兰娜·格林丘克在一次闭门会议上透露,为了保障民生用电,部分工业企业已被要求停产让电,即便如此,电力缺口仍在持续扩大。 进口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格林丘克公开表示,乌克兰被迫将天然气进口量提升30%,才能勉强填补本土产能的空缺。而电力进口的议题也被摆上桌面,虽然具体的进口来源和规模尚未敲定,但泽连斯基与卡拉斯的会谈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单靠自身力量已无法应对冬季考验。 欧盟的援助看似及时,却难解燃眉之急。卡拉斯在与泽连斯基会面后宣布,欧盟此前已筹集8亿欧元用于支持乌克兰越冬能源,还将再拨付1亿欧元专项资金,用于修复发电设备、建设应急庇护所以及应对恶劣天气的设施。 但这些资金要转化为实际的能源保障能力,需要跨越审批、运输、施工等多重环节。乌克兰能源专家测算,仅修复被损毁的天然气生产设施,就需要至少12亿欧元和半年以上工期。 眼下距离严寒全面降临仅剩一个多月,欧盟追加的1亿欧元援助,对于庞大的修复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更关键的是,欧洲自身也面临能源压力,能调配给乌克兰的电力和天然气资源相当有限。 这种局面与去年的乐观形成了尖锐对比,彼时乌克兰之所以敢喊出“把俄罗斯打成能源进口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无人机袭击确实对俄部分能源设施造成干扰,加上西方媒体的片面解读,放大了对俄能源体系的打击效果。 但他们忽略了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庞大体量和修复能力,更没料到对方会以精准打击乌能源基础设施作为回应。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并未如乌克兰预期般崩溃,相反,通过调整出口路线、巩固亚洲市场等手段,俄能源收入在2025年保持了相对稳定。 乌克兰的袭击没能撼动俄能源大国的地位,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能源困局。这种战略误判带来的代价,在冬季来临之际彻底显现。 泽连斯基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与卡拉斯的会谈中,泽连斯基除了争取能源援助,还着重提及将俄罗斯被冻结海外资产用于乌克兰国防和重建的议题。这背后既有缓解财政压力的考量,也暗含着通过多方渠道解决能源困境的迫切。 欧盟即将实施的新一轮对俄制裁,在乌克兰看来也多了一层复杂意味。卡拉斯强调制裁会继续削弱俄经济,但乌克兰更关心的是,制裁能否间接改善自身的能源处境。有匿名官员透露,基辅私下希望欧盟能在制裁框架内开辟“能源援助绿色通道”,确保对乌的能源供应不受影响。 从高呼“打击俄能源”到考虑“进口电力”,乌克兰的态度转变折射出战争对能源体系的残酷冲击,那些曾经的乐观言论,在冬季能源短缺的现实面前逐渐沉寂。 对于基辅而言,如何在外部援助和自主应对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确保民众能安稳过冬,已经成为比口号更重要的议题。这场关于能源的博弈,显然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