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以《物资供应法》强行介入安世半导体管理,试图抢夺中国企业掌控的芯片资产,却没想到短短三天就陷入被动,中国若通过出口管制卡住安世芯片供应,欧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客户已先陷入紧张。 这场风波看似是企业控制权之争,实则撕开了西方“规则至上”外衣下的双重标准,更印证了核心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回溯事件源头,美国的干预早已埋下伏笔。今年6月,美方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强行要求安世半导体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要知道,安世每年为荷兰贡献2000万欧元税收,还养活数千名本地员工,是实实在在的“纳税大户”与“就业支柱”,却仅凭美国一句模糊的安全指控就要被迫换帅,荷兰政府彼时的默许,已让“投资保护”“市场自主”的口号沦为空谈。 如今荷兰想靠《物资供应法》抢资产“亡羊补牢”,本质是在为美国的霸权买单,可供应链的现实早已让这步棋失去意义,安世的生产高度依赖广东工厂,其芯片又深度绑定欧美汽车、工业企业,断供的连锁反应,西方根本承受不起。 更讽刺的是,西方一边破坏自己制定的投资规则,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支撑。阿斯麦36%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美国7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这些数据戳破了“去中国化”的谎言:他们既想在芯片等高端领域遏制中国,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与关键资源的红利,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在安世事件中暴露无遗。 而闻泰科技的应对堪称清醒,一边斥资48亿在广东工厂扩产,将产能优势转化为反制筹码;一边启动法律维权,不仅为企业自身争取权益,更在追问西方:所谓的“投资自由”“规则透明”,难道只适用于符合欧美利益的时候? 有网友说,安世风波给所有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产业链博弈加剧的当下,“把鸡蛋放在别人的规则篮子里”注定充满风险。荷兰政府的举动,看似是在维护所谓的“安全”,实则是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信任基础,今天能以“安全”为由抢安世的资产,明天就可能用同样的借口针对其他企业。 而中国企业的反制与维权,不仅是为了守护自身利益,更是在推动全球产业链回归“公平、透明、互利”的本质。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能靠“抢资产”“卡脖子”长久立足,唯有尊重产业链规律、遵守共同规则,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荷兰政府以《物资供应法》强行介入安世半导体管理,试图抢夺中国企业掌控的芯片资产,
亦是缘
2025-10-16 17:33:0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