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请客吃饭,吃死7个日本军官,28年后日本首相来中国找他。[紫薇别走] 19

征途观史 2025-10-16 15:43:10

汉奸请客吃饭,吃死7个日本军官,28年后日本首相来中国找他。[紫薇别走] 1944年河南伊川县城,裕昌酒楼二楼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日军第39联队大队长大内义弥脱下军刀,心情不错地坐在主位上,他身边坐着7名日军军官,这些人刚从前线回来,听说新上任的“保安司令”郭绍绪要设宴款待他们,便欣然赴约。 穿着长衫的郭绍绪端起酒杯,满脸堆笑地给日本人敬酒,酒楼外,不少当地百姓远远看着这一幕,啐了口唾沫转身离开,这个郭绍绪,三个月前还在山里打游击,现在竟然当了汉奸。 酒楼里那些端茶倒水的伙计,后厨忙活的厨师,全是跟着郭绍绪多年的抗日自卫团成员,他们腰间别着手榴弹,袖子里藏着短枪,厨房端上来一道清炖鸡,这是提前约定好的暗号。 郭绍绪从长衫里掏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大内义弥的额头连开两枪,日军大队长当场栽倒在血泊中。 装扮成伙计的自卫团成员从各个角落扑向日军军官,二楼的包间瞬间变成了战场,枪声、喊叫声、桌椅倒地声混成一片,不到五分钟,8名日军军官全部毙命,随行的翻译和勤务兵也没能逃脱。 郭绍绪带着队伍从后门撤离,钻进了熟悉的伏牛山,他知道日军必定会追来报复,半小时后,驻扎在县城的日军倾巢而出,三十多人沿着山路追了上来。 自卫团员们早就在山谷设好了埋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山坡两侧同时开火,这些久经训练的队员枪法精准,加上地形优势,又击毙了追来的大部分日军。 日本陆军在编写《战时丛书》时,曾将这次事件作为案例收录,提醒部队不要轻信伪军投诚,郭绍绪这个人其实来历不简单,他出身伊川本地富户,早年在洛阳读过师范,回乡后办学堂,日军占领伊川后,他组织起一支自卫团,在周边山区活动了大半年。 1944年日军连续“扫荡”山区,自卫团伤亡惨重,郭绍绪意识到硬碰硬不是办法,便想出了这个冒险的计划假意投降,换取日军信任,然后寻找机会一举歼灭对方的指挥官。 他先托人给日军送信,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日军正缺乏地方势力配合,便任命他为“保安司令”,郭绍绪上任后,表面上对日军百依百顺,实际上暗中联络旧部,筹备这次行动。 为了获取日军信任,他甚至真的带着手下抓过几次“土匪”,日军看他如此“用心”,渐渐放松了警惕,酒楼袭击得手后,郭绍绪知道自己在伊川待不下去了。 他带着队伍转移到栾川山区,继续跟日军周旋,1945年他在一次突围战中身负重伤,被转移到山村养伤时因伤势过重去世。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许多地方抗日武装不得不采取灵活的战术,有些人表面上与日军合作,暗地里却在传递情报、破坏日军设施、保护抗日力量。 网友评论精选: “这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战斗’!一桌宴席干掉8个鬼子军官,比看任何抗日神剧都解气!郭绍绪是真正的孤胆英雄,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高手在民间!假装汉奸深入虎穴,这心理素质和谋划能力太强了,建议编剧们都来学学,什么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大男主,而不是靠发型和皮衣。”  “看到日本首相28年后还专门来找他,心情复杂,一方面说明这件事对日方的震撼有多大,另一方面,郭英雄在他心里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吧,英雄不问出处,更不论对方是谁的评价。”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他被乡亲们误解为‘汉奸’,心里该有多委屈和多坚定啊,这告诉我们,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不能轻易给一个人下结论。”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家县志里记载的一位类似人物,也是忍辱负重,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我们应该多挖掘这些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故事更有力量。” “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这些无名英雄用生命和名誉换来的,致敬所有隐蔽战线的先烈!”  郭绍绪这种不惜自毁名节、深入虎穴的抗日方式,与在正面战场和敌人明刀明枪地战斗,哪一种需要付出和承受的更多?为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想法。 信源:《伊川县志》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征途观史

征途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