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漏洞成军援通道:西方零件如何装进俄军导弹射向乌克兰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6 10:24:34

乌克兰气愤地发现,俄罗斯用于打击乌克兰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竟然是在西方盟友的支持下研发生产出来的。仅仅去年,意大利就向俄罗斯供应了超过200吨的液态原材料,这帮助俄罗斯造出了更多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碳纤维外壳。 这事说穿了就是场 “左手递援助、右手卖零件” 的荒诞剧,所谓的全面制裁早被利益蛀出了千疮百孔。 就说去年意大利那 200 吨液态原材料,看着只是些不起眼的化工品,实则是造导弹碳纤维外壳的关键家底 —— 这种材料能让弹体减重三成还抗住高速飞行的高温,缺了它 “伊斯坎德尔 - M” 根本没法实现精准打击。 意大利厂商揣着明白装糊涂,借着 “军民两用” 的名头把货发往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哪管这些材料最后会变成炸向乌克兰的弹头。 比利时和波兰的操作更显讽刺,这俩天天喊着挺乌援乌的国家,私下里从没断过对俄的材料输送。 比利时的精密化工品早就是俄罗斯军工的 “常客”,虽说没公开具体数字,但从乌克兰军方拆解的导弹残骸里,不止一次发现印有比利时公司标识的密封件 —— 这东西能保证导弹燃料储存的安全性,少了它导弹库存根本存不住。 波兰则更会打擦边球,表面上对俄实施农产品禁运,暗地里却通过第三方公司转手出口特种金属,要知道 “伊斯坎德尔 - M” 的发动机涡轮叶片,缺了这种耐高温金属根本转不起来。 有乌克兰官员算过一笔账,光这三国去年的 “灰色供应”,就够俄罗斯多造至少 50 枚弹道导弹,刚好补上战场消耗的缺口。 最让基辅窝火的是美国的双重标准,白宫一边给乌克兰送标枪导弹,一边对本国企业的 “暗度陈仓”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乌克兰军方在 2023 年击落的 “伊斯坎德尔 - M” 里,拆出了 30 多个外国组件,其中就有美国加州产的 Altera Flex 可编程逻辑器 —— 这玩意儿是导弹制导系统的 “大脑”,能让打击精度控制在 10 米以内。 更离谱的是,俄罗斯还能通过亚马逊、eBay 这类电商平台网购关键芯片,这些本应受管制的电子元件,靠着 “民用仪器配件” 的伪装就能轻松下单,再经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的中间公司转运到俄罗斯,全程连个像样的关卡都没有。 美国智库后来统计,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芯片进口虽一度下滑,但很快就恢复到战前水平,光 2024 年就进口了超过 10 万件可用于军工的集成电路。 西方之所以搞这种 “制裁演戏”,核心还是利益绊住了脚。欧盟对俄的制裁清单里,故意给军民两用产品留了口子,美其名曰 “避免影响民生”,实则是怕伤了自家企业。 意大利的化工巨头要是断了对俄供应,每年得损失近 2 亿欧元订单;比利时的零部件厂商更依赖俄罗斯市场,当地一家企业的梨都有 60% 销往俄罗斯,更别说利润更高的工业材料了。 就连喊制裁最凶的捷克,都公开说 “不能禁俄天然气,今年冬天顶不住”,这种对俄经济的依赖,让所谓的 “全面封锁” 成了笑话。 俄罗斯也摸透了这套玩法,专门在制裁漏洞多的国家注册了上百家空壳公司,专门对接西方供应商,英国智库查过,俄军最先进的武器里足足有 450 种外国组件,全是这么折腾来的。 泽连斯基不是没喊过,从 2022 年起就天天催欧盟收紧制裁,可每次都被 “需要时间协调”“避免误伤企业” 之类的理由搪塞。 2023 年他带着导弹残骸去欧盟开会,指着上面的西方零件质问,结果欧盟只是象征性地更新了一下制裁清单,把几种无关痛痒的材料加进去,真正关键的碳纤维原材料、制导芯片照样能流过去。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沃特金斯克导弹工厂 —— 就是造 “伊斯坎德尔 - M” 的核心厂 ——2024 年还扩建了厂房,靠着进口设备把产量翻了倍,而这些设备里,不少关键部件都印着西方厂商的 logo。 说到底,西方盟友的 “挺乌” 更像场政治表演,真要动自己的经济蛋糕就立刻露怯。意大利的 200 吨原材料、美国的制导芯片、比利时的密封件,这些流向俄罗斯的 “战争养料”,本质上都是用乌克兰的鲜血换来了西方企业的利润。 泽连斯基再怎么气愤也没用,只要欧洲还惦记着俄罗斯的市场,美国还想给制裁留条后路,这场 “盟友喂饱敌人” 的荒诞剧,就还得继续演下去。

0 阅读:269

评论列表

飞鸟

飞鸟

3
2025-10-16 23:56

除了乌克兰自己,没有其他国家会以乌克兰的利益为中心。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