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一生从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参加赌博,但他却经常利用其太太同所部的军需处长、会计科长等串通一气,策划搞钱。从1928年起,他先后南京、上海、蚌埠、新浦、汉口、长沙、南昌、吉安、九江等处购买了大批房产、地皮和盐井盐田,价值约五百万元(现洋) 以上。这些产业都是用其太太杨庄丽的真名或化名注册的。 刘峙这个人,有个天大的特点:他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参加赌博。 在那个军阀将领普遍生活奢靡、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时代,刘峙简直像个异类,自律得让人佩服。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他的所有自律,都用在了个人生活享受上。一旦涉及搞钱,他的精明和欲望,比谁都厉害。他自己当然不方便亲自下场,毕竟是高级将领,要面子。但他有自己的“白手套”,而且还是最亲密、最无人怀疑的那种——他的太太,杨庄丽。 说白了,刘峙开创了一条敛财的康庄大道:“夫人路线”。 ——— “夫人路线”说白了,就是“老婆在前,我在后,好处全拿走,黑锅不沾手”。 杨庄丽每天打扮得珠光宝气,牌桌上一晚上输几百大洋,眼皮都不眨,可没人把她跟“贪”字挂钩——人家是“司令太太”,打牌叫“消遣”。牌局散场,她顺手就把军需处长叫过来:“李科长,本月饷银晚发五天,弟兄们没意见吧?”五天利息,足够在南京最热闹的中山路上再置一间门面。处长心里骂娘,脸上还得赔笑:“太太说了算!” 发饷那天,士兵排队领钱,到手的却是“七折洋”。什么叫七折洋?一块现洋,扣掉三毛“军需特别费”,只剩七毛。谁敢闹?闹就是“扰乱军心”,拉出去打军棍。士兵背后咬牙:“刘司令清如水,太太浊似墨!”可刘峙听见,只当耳旁风,回头还训人:“少喝酒,多操练!” 更大的买卖,在盐田。 九江下头有个镇子,盐井连着盐井,白花花的盐堆成山。杨庄丽派副官扛两箱现洋去,一夜之间把几百亩盐田全包下来,价码压得比盐还咸。当地盐民哭天喊地,她一句“军用需要”,就把人打发了。转过手,她把盐田租给盐商,坐收年租,现洋哗啦啦往家抬。刘峙知道后跟同僚炫耀:“我夫人天生会理财!”同僚心里翻白眼:理的是我们的命,填的是你们家的坑! 最绝的是“化名战术”。 杨庄丽名下房产,今天叫“杨记”,明天叫“丽华公司”,后天又换成“庄记商行”。登记簿翻几页,能凑一副扑克牌。审计署来查,账本干净得像洗过的脸;问房子在谁名下,全是“庄记”;问谁签的字,全是“副官代办”。刘峙两手一摊:“我清廉得很,你们随便查。”查到最后,只能怪士兵“吃空饷”,怪军需处“账目不清”,怪天怪地就是怪不到刘司令头上。这一招,高,实在是高。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刘峙的部队在华北一溃千里,士兵饿得步枪都端不稳,南京政府派人查账,才发现他名下房产、盐田、盐井价值五百多万现洋,足够买两个德械师装备。舆论哗然,报纸头条直呼“刘峙不死,士兵无粮”。老头子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把“丽记”财产捐出一半做“抗日经费”,另一半悄悄转移到香港。士兵们还是饿,但刘司令的名声总算保住了半张脸。 看完这段操作,我算是明白了:自律这玩意儿,有时候不是真清廉,而是更精明的伪装。不喝酒不赌博,看似清心寡欲,实则把欲望全转移到钱眼里;不亲自出面,却让太太当白手套,既保住“清官”招牌,又填满自家金库。相比之下,那些喝酒赌钱、明目张胆贪污的军阀,反倒显得“坦率”了。刘峙的“夫人路线”告诉我们:最可怕的腐败,不是一眼看穿的坏,而是披着“好人”外衣的坏——它连让你骂的机会都不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3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