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冯增敏居然带着448团八连全连200多人一同向越军

熹然说历史 2025-10-15 23:48:01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冯增敏居然带着448团八连全连200多人一同向越军投降,战后通过交换俘虏回到了国内,被军事法庭判处了10年有期徒刑,而他却坦言:“我当时实在是迫于无奈啊!”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生了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解放军150师448团有219人被越军俘虏,其中部分连队是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的。这个数字占了整场战争中我军被俘人员的绝大多数。战后,带队投降的军官被送上军事法庭,面对审判时却说出了”迫于无奈”四个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文 50军150师原本作为预备队,并非主力作战部队。这支部队此前长期从事工程建设,有些士兵甚至退伍时都不太会开枪。战争爆发后,150师紧急扩编,从6000多人扩充到11000余人。说白了,就是一群缺乏实战经验的干部带着新兵蛋子。 1979年3月初,我军在越南境内取得预期战果后宣布撤军。此时150师主动请战,希望进入越南接应友军,也让新兵感受战场。上级考虑到大规模战斗已经结束,同意了这个请求。3月6日,448团作为先锋进入越南,与回国的友军逆向而行。 前几天进展还算顺利,448团打到了班英地区,与越军交过几次火,还有几个排获得了集体二等功、三等功。但问题出在撤退的时候。 军工作组要求448团走小路撤退,为了清缴越军物资。团长觉得不妥,这条路地形复杂,部队又都是新兵,容易出事。但上面坚持要求”只准前进,不准后退”。3月11日,448团在那噶一带遭遇越军伏击。 更要命的是,150师电报小组在慌乱中把所有电报都销毁了,包括上级最新的指示。失去联络的448团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原地等待支援,白白浪费了一个下午。就在这几个小时里,越军从一个加强营增强到了近一个团的规模,占据了各个山头和隘口。 448团请求派大部队增援,但军部考虑到中国已经宣布撤军,再派大部队回去影响国际形象,拒绝了请求。师部只能派出1连和8连前去接应,结果这两个连也被越军分割包围。 到了3月14日,被围困的部队弹尽粮绝,在越南山林里困了好几天。有些士兵连野草树皮都吞不下去,解不出小便。就在这种绝境下,1连连长李和平和8连指导员冯增敏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当时8连副连长王立新坚决反对投降,带着43名不愿投降的士兵继续突围。王立新身负重伤后引燃炮弹与越军同归于尽,除2名重伤战士幸存外其他人全部牺牲。军委给王立新记了一等功。 越军欣喜若狂,立即给许世友发电报。看到电报的许世友脸色铁青,这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个巨大的耻辱。 战后,军方对这次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副军长关豁明被撤职降为正师级,副军长刘忠和被降职调离,副政委侯培聚受到党内警告。448团副参谋长付培德转业,到中学当勤杂工。冯增敏和李和平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开除党籍军籍。 面对审判,冯增敏表示8连都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他不忍心看着他们死在面前。十年后出狱时,有人问他为何投降,他只说了四个字:无奈之举。 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50军第一个被裁撤,150师和448团的番号从此消失。 这次事件在军史上留下了沉重的教训。失利的主要责任在于指挥层面的失误,但作为军人,在任何情况下主动投降都是难以被接受的。相比之下,448团战士肖家喜在与部队失联后,身负重伤独自在敌后坚持了八昼夜,靠着顽强意志自己摸回了边境。 这段历史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认为在那种绝境下保全士兵生命可以理解,也有人认为军人就该战死沙场而不是投降。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