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手撕”中电熊猫家电,员工“神仙日子”背后负债超200亿

新浪财经 2025-10-15 21:52:02

随着近日一封措辞激烈的公开信的发布,乐视与中电熊猫家电之间的纠纷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在这封公开信中,乐视彻底卸下“温和”面具,以近乎“火力全开”的姿态对中电熊猫家电展开口诛笔伐,痛斥对方通过更名、被关联方申请破产等一系列“花式操作”逃避债务的行径,字里行间满是愤慨,甚至直斥对方“厚颜无耻”。

有观点认为,乐视此番言辞如此犀利,甚至不惜撕破脸公开谴责,除了对中电熊猫家电逃债行径的强烈不满外,也与公司自身业绩持续承压有着很大的关系。

回溯过往,乐视也曾有过一段风光无限的“高光时刻”。2016年,公司营收一度突破200亿大关。随着资金链危机的全面爆发,乐视的“业绩神话”迅速破灭,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如今,公司的营收规模已不及当年的零头。更令人揪心的是,自危机爆发后的八年间,乐视网的累计亏损额已超过360亿元,曾经的行业明星彻底陷入经营泥潭。

而近年来,乐视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也逐渐变得“碎片化”。除了创始人贾跃亭“下周回国”的调侃长期流传,以及其旗下法拉第未来的造车进度偶尔引发讨论外,乐视留给大众的印象,似乎只剩下《甄嬛传》和公司员工的“神仙生活”。

乐视再次“硬刚”,怒斥中电熊猫家电逃债“骚操作”

10月13日,乐视公司官博发博,对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即原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简称“中电熊猫家电”)再度进行公开声讨。

乐视公司声称,此次并非公开“讨债”,对于前者所欠赔偿款,公司早已不抱回收希望,只是希望通过曝光警示的方式,避免更多中小民营企业重蹈覆辙。

乐视在公开信中提及,当年为寻求中电熊猫家电作为合作代工厂商,公司主动采取了业内罕见的“预付定金+全款提货”的模式,但这也为后续的风险埋下了“种子”。

2019年初至2022年3月,乐视委托中电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代工生产型号为Y43、F43、F55的产品,合计共40万台电视,采购额近4.5亿元。

然而,部分新品上市不到一年,用户投诉便接踵而来,前两款43吋电视屏幕出现横竖线甚至漏液,坏屏率近20%(行业正常水平不足2%),严重超出双方质量协议约定的1.8%的标准,属于严重的质量事故。

乐视称,质量事故发生后,其与中电熊猫家电多次进行交涉,对方声称事故源于上游屏厂的质量问题,承诺取得赔偿后立即支付乐视垫付的售后费用。

然而,中电熊猫家电起诉上游供应商取得赔偿600多万后,随后以“财务法务审核中”、“付款流程中”等各类理由搪塞敷衍,并未向乐视支付赔款。迫不得已之下,乐视陆续垫付了1400多万元的售后费用。

2024年6月,北京三中院(2024)京03民终5608号和25年6月北京朝阳法院(2024)京0105民初49133号两次判决中电熊猫家电应当赔偿乐视共计1495万元。

2022年下半年,中电熊猫家电关闭东莞工厂并遣散员工。今年8月,中电熊猫家电又被关联方中国电子旗下东莞中电熊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乐视认为,中电熊猫家电这种“金蝉脱壳”的行为,旨在转移资产后逃避债务。

在公开信中,乐视强调,即便公司被为失信被执行人,电视业务至今仍欠十几亿债务,但从未想过破产清算,而中电熊猫家电为了逃债而费尽心机的行为实属“无耻”。

据乐视表述,这几年,公司向多个部门分别反映了情况,得到的回复为“不属管辖范围”、“已经司法,待法院判决后执行”、“已敦促央企相关部门关注”等。

乐视称自己并未放弃维权,但其也无奈地表示,如中电熊猫家电真的破产清算,“就让那债务随风而去吧”。

据新黄河10月13日报道,针对乐视发布的这封公开信,中电熊猫家电方面暂未做出回应。而其拨打中电熊猫家电2024年年报中登记在工商系统的电话,也被提示号码不存在。

同时,新黄河向其控股股东发送采访邮件,就其对下属公司的监管、品牌声誉等问题寻求回应,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老板”迟迟未归,员工却过上“神仙日子”?

从当年涉猎版图广泛的视频平台巨头,到如今背负巨额债务,乐视沦落至如今这般境地,与其远赴海外的创始人——贾跃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公开资料,贾跃亭1973年出生于山西临汾。1995年从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毕业后,贾跃亭在任垣曲县地方税务局网络技术管理员。

1997年贾跃亭放弃“铁饭碗”工作,担任山西垣曲卓越事业公司总经理,开始打理家族的煤矿生意。

后因一个饭局,贾跃亭开始涉足通信行业。在陆续创立太原市西伯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山西西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通信公司后,贾跃亭于2004年正式创建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贾跃亭创办乐视影业,后力邀原光线影业创始人张昭加盟。在他们的领导下,乐视影业成功推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O2O市场模式,使得公司的市场份额一度位列五大民营电影公司前三位。

2010年,乐视网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视频网站。上市后,乐视网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市当年,乐视网的营收同比增长63.4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63%。此后一直到2015年,乐视网的营收和利润均保持着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迅猛增长。

在此期间,除了本职的视频网站业务,乐视还涉足了电视、手机甚至汽车等领域。那句著名的“为梦想窒息”,正是贾跃亭在2015年乐视超级手机发布会上喊出的口号。

2016年,乐视网的营收史无前例地达到219.87亿元的规模,但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却下降3.19%至5.55亿元,泡沫悄然开始破裂。

2016年末,随着乐视拖欠供应商货款事件曝光,乐视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开始爆发。即便融创中国掌门人孙宏斌后续携150亿强力入股乐视,也无力回天。

随着2017年年报的发布,乐视网近140亿元的巨额亏损被揭露,贾跃亭一手搭建的商业帝国也顷刻崩塌。

随后,深陷乐视债务危机的贾跃亭前往美国,自称要为债主筹集资金,并负责法拉第未来的造车项目,但时至今日其仍未归来,“下周回国”自此也成了互联网流传的名梗。

虽然“没有老板”,但乐视公司的员工如今反而过着“神仙日子”。2021年,乐视公司宣布员工薪资恢复至2020年疫情前的水平和不裁员的决定。

之后,乐视还在微博声称“支持三胎政策”,并表示不提倡996。

2022年,有网友发博称,“乐视居然还剩下400多人,有不少是五年以上的老员工。为啥留下来?「幸福感是很多老乐视人留下来的理由」,没有内卷和996,没拖欠过留下来的员工的工资,也没停过社保。”

随后,乐视官方微博账号“Letv”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表示,“对,我们还有400多人,期待新的朋友加入。”

2023年,乐视又对外宣布,公司将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三弹性半天工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乐视网最新半年报,截至上半年末,公司仅剩152名员工。在经济下行和公司业绩承压的背景下,曾经打工人眼中的“香饽饽”也开始了降本增效。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的管理费用为0.2亿元,同比下降超两成,主要系本报告期内管理人员人员人工成本及咨询费用支出减少所致。

员工表面“风光”背后,乐视仍未脱离险境

乐视此次对中电熊猫家电逃避债务一事反应如此激烈,背后深藏着企业自身难以承受的经营重压。自2016年危机全面爆发后,乐视的业绩便陷入持续低迷的泥潭。

对连年亏损、资金链紧绷的乐视而言,1400多万元的赔偿欠款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款项,这也成为其不惜以公开信方式激烈发声的核心动因之一。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乐视网的业绩在2016达到顶峰后,便开始持续“跳水”。到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仅为1.88亿元,这一数字甚至不及巅峰时期的百分之一,昔日互联网巨头的光环已彻底褪色。

营收大幅缩水的同时,公司的盈利状况更是“雪上加霜”。2016年之后,乐视网的归母净利润已连续8年告负,累计亏损超360亿元,持续的失血让企业陷入难以逆转的经营困境。

进入2025年,乐视的经营状况并未出现好转迹象,反而进一步恶化。据最新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0.73亿元,同比减少7.36%;盈利端依旧深陷亏损泥沼,期内录得归母净利润亏损1.73亿元。

对于营收下滑,乐视网解释称主要受付费会员业务收入减少影响。而不断增加的经营压力,或也是乐视此次公开谴责中电熊猫家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为应对经营压力,乐视大幅缩减各项开支。除了前述提到的管理费用外,上半年,乐视网的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32%,仅为75.47万元。如此低的销售投入,进一步限制了公司业务拓展与市场恢复的可能性。

截至上半年末,乐视网的总负债为229.4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更是高达2661.44%,远超合理经营区间,巨额债务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其肩上。

另据天眼查信息,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当前有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为2.51亿元。历史被执行人信息显示,乐视历史被执行总金额高达118.8亿元。

一边是自身深陷泥潭的经营现状,一边是代工厂逃避赔偿的“雪上加霜”,乐视与中电熊猫家电的债务纠葛后续将如何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2 阅读:641

评论列表

美食伴我行

美食伴我行

1
2025-10-16 10:25

大无赖骂小无赖是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