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李鸿章小妾冬梅留影,她16岁,美艳动人,不输现在女明星 话说李鸿章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头羊,生于1823年安徽合肥,1901年去世。一生官运亨通,从翰林院编修干到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创办了不少工厂和海军。但他的家庭生活也挺复杂,原配周氏是启蒙老师侄孙女,早年嫁给他,生下李经楚、李经方两个儿子,可惜1861年就病逝了。那时候李鸿章正忙着镇压太平天国,家里没了主妇,日子过得乱七八糟。1863年,他娶了继室赵小莲,赵小莲出身太湖名门,父亲是进士赵昀,她自己25岁,李鸿章那时41岁。赵小莲为李家生了三男一女,稳固了家业。赵小莲带过来的陪嫁丫鬟里,就有冬梅。冬梅浙江人,本来家境不错,是官宦之后,但家道中落,只能去赵家做丫鬟。她聪明伶俐,会琴棋书画,还懂女红刺绣,赵小莲很信任她,把她当贴身丫鬟带进李府。 冬梅进入李府后,很快就引起李鸿章注意。她身高168厘米,在那个时代算很高挑,皮肤白皙,眼睛有神,嘴巴小巧,像樱桃一样。历史资料说她相貌出众,不输现代女星。李鸿章风流成性,虽然年过四十,但对年轻女孩有兴趣。两人接触多了,自然就成了小妾。侧室莫氏也在李家,但冬梅地位特殊,因为她是从赵小莲陪嫁过来的,关系处理得圆滑,不争不抢,跟赵小莲相处融洽。李鸿章一生有四个妻妾,周氏、赵小莲、莫氏和冬梅,各有角色。周氏是早年伴侣,赵小莲是政治联姻,莫氏是侧室,冬梅则是晚年陪伴。资料显示,冬梅没给李鸿章生孩子,但她在李府中很重要,帮着打理家事。李鸿章忙于国事,家里这些女人支撑着后方。 现在说说那张著名的1864年照片。那年冬梅刚满16岁,李鸿章41岁。清朝末年,摄影刚从西方传进来,相机笨重,拍张照得几分钟不动,灯光刺眼。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能请摄影师,大多是外国人操作。普通老百姓见相机都好奇,但不敢靠近。李鸿章花重金请洋摄影师给冬梅拍照,这在当时很新鲜,就连慈禧太后也没多少照片。照片里冬梅穿素雅长袍,头戴首饰,坐姿端庄,表情自然,嘴角微翘,眼神清澈。背景简单,有木屏风画着山水,花瓶里插花枝,桌上放水烟袋。水烟在那时流行,权贵们抽着显派头,李鸿章也常抽,跟朋友分享。冬梅这张照显示了她在李鸿章心中的分量,他不惜成本记录她的样子。历史学者分析,这照片不只记录美貌,还反映李鸿章对西方技术的接受,作为洋务派,他推动这些新事物。 照片背景透露出李府的雅致,屏风和花瓶是典型中式摆设,但摄影本身是洋玩意儿。这张照成了冬梅一生的标志,她从丫鬟变小妾的过程,就在这年定格。冬梅聪明,会审时度势,在李府站稳脚跟。资料说她通诗书,能跟李鸿章聊经史,这在妾室中少见。李鸿章儒雅,喜欢跟她讨论学问,两人关系不只是主仆。1864年到1870年,李鸿章事业上升,冬梅生活也稳定。她帮着生养孩子,虽然自己没生,但对李家子女照顾周到。李经楚他们后来都成材,跟冬梅的教育分不开。照片流传下来,让人看到晚清女性的另一面,不是裹小脚的弱者,而是有才貌的个体。 冬梅在李鸿章晚年作用更大。那时李鸿章身体不行了,政敌多,压力大。1890年代,他签了不少不平等条约,像《马关条约》,饱受争议。冬梅常伴左右,用街头趣闻逗他开心,或煮茶做菜给他吃。她会引用历史故事鼓励李鸿章,说风霜是君子历练。两人长谈诗书,李鸿章朗读,她跟上,聊到深夜。赵小莲1892年病逝后,冬梅没争位,而是办慈善,收养孤儿,这显示她的智慧。莫氏也在,但冬梅更贴心。李鸿章1901年去世前,冬梅侍候病榻,递药擦汗。他去世后,她料理后事,安排丧礼,走在队伍前列,这在封建礼法中罕见。历史记录,李鸿章为冬梅写悼亡诗:“莲房坠粉梦京华,戎马飘零何处家。无那江城传一纸,隔年又唱落梅花。”这诗表达他对她的思念,冬梅病逝时间不详,但诗显示她先走。
1864年,李鸿章小妾冬梅留影,她16岁,美艳动人,不输现在女明星 话说李鸿章这
混沌于浮云
2025-10-15 19:50:51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