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年,唐玄宗一天连杀3子,震惊朝野。这一天,太子李瑛端起御赐毒酒,凄然一笑:“父皇竟为一女人,诛杀亲子,真是可笑。” 话说唐朝那会儿,开元盛世刚过一半,唐玄宗李隆基坐稳江山后,日子越过越滋润。早年间他可没少折腾,武则天当政时,宫里乱成一锅粥,他跟着舅舅张柬之搞神龙政变,干掉韦皇后那帮人,才抢到皇位。刚上台那几年,他还算靠谱,找姚崇、宋璟这些能臣帮忙,整顿吏治,搞土地改革,租庸调法一出,百姓日子好过不少,国库也鼓了。边疆稳当,丝路通畅,唐朝那时候真叫一个牛气。可惜好景不长,到开元中期,李隆基开始懈怠了,爱上玩乐,宫里歌舞升平,后宫女人一个接一个宠起来。尤其是武惠妃,这女人来头不小,是武则天侄女,从小在宫里长大,跟李隆基少年时就认识。进宫后,她年纪轻轻就封了惠妃,生了四个儿子三个闺女,专宠后宫,王皇后没儿子,直接被废了。李隆基想立她当皇后,朝臣死活不同意,理由简单,武家那帮人当年祸害唐室,新皇帝上台就是踩着他们尸骨的,谁敢让武姓再翻身?武惠妃咽不下这口气,转头就把主意打到儿子身上,想让自家孩子接班。 太子李瑛这人,本来日子过得稳稳当当。他妈是赵丽妃,早年也得宠过,后来失势了。李瑛立太子纯属运气,长哥李琮狩猎时脸毁了,皇后又没儿子,他就顺位上位,当了二十二年太子。平日里他管东宫,批奏折,办事中规中矩,没啥大错。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也差不多,两人妈都是失宠的妃子,境遇跟李瑛类似,仨人没事就凑一块儿,聊聊时事,抱怨两句后宫干政啥的。这在皇室里不算新鲜事,可偏偏让武惠妃抓住了把柄。她派人盯着东宫,杨洄那家伙是她外甥,专门收集仨兄弟的闲话,添油加醋报上去。李隆基本来就宠武惠妃,听她哭哭啼啼说太子他们结党想害母子俩,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朝堂上议废太子,张九龄站出来劝,拿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的旧账说事,那事儿直接把隋朝玩儿没了,提醒李隆基别重蹈覆辙。可李隆基不爱听,觉得张九龄多嘴,几天就把人贬到荆州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李林甫,这人滑头,升了宰相后啥家务事都不掺和,说这是皇帝私事,臣子别管。结果呢,群臣一看没人带头,全低头了。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这事儿就爆了。武惠妃设计让宫人去东宫传话,说兴庆宫里有贼人,皇帝遇险,让太子带人来救。李瑛他们仨没多想,赶紧带兵冲过去,结果一进殿,李隆基早在那儿等着,认定这是逼宫。仨人跪地解释,说是来护驾的,可李隆基气头上哪听这些,直接下令废了他们的太子和王位,贬成庶人,关进天牢。没几天,又一道诏书下来,赐毒酒自尽。就这么着,一天之内,唐玄宗把亲儿子全杀了。史书上记着,这仨人死得冤,李瑛他们压根没谋反,纯属武惠妃为了自家儿子上位,联合李林甫这些墙头草,硬生生把事儿闹大。李隆基这人,早年杀伐果断,神龙政变时亲手干掉韦后集团,玄武门那套事儿他家祖上就玩儿过,骨子里就信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结果呢,宠妃一哭,他就信了,亲儿子说杀就杀,朝野上下都傻眼了。 这事儿一出,影响可不小。先说武惠妃,她得逞了没多久,就病了。七月里,她在兴庆宫咽气,年才三十九。有人说她是吓的,也有人说愧疚,反正李隆基追封她皇后,可惜她的野心没实现,儿子李瑁也没当上太子,后来还卷进杨贵妃那堆烂事儿里。朝堂上,李林甫继续掌权,这家伙把持了十九年,专荐宦官,边镇节度使越来越肥,埋下安史之乱的种子。天宝四年他死了,身后啥也没留,家产散了,名声臭了。李隆基呢,晚年更沉迷,杨玉环进宫后,他天天醉生梦死,马嵬坡一乱,杨贵妃吊死,他逃到蜀中,儿子李亨当了肃宗,他退位成太上皇。回长安没多久,七十八岁就走了。三子这案子后来平反了,可大唐从开元盛世滑到天宝乱局,根子就在这儿,皇帝信谗言,亲情薄如纸,权力场上谁都靠不住。
737年,唐玄宗一天连杀3子,震惊朝野。这一天,太子李瑛端起御赐毒酒,凄然一笑:
运赛过去
2025-10-15 19:50: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