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说起2025年的印度外交,这事儿得从头捋捋。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十来年,一直玩的是多边平衡的把戏,早年还挺积极地在金砖国家里推多极化,喊全球南方声音,搞去美元化啥的,听着挺带劲儿。可这两年,尤其是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后,风向变了。印度开始低调起来,不再像从前那样在国际场合直球怼美国霸权。金砖峰会和上合组织会议上,印度代表团的表态越来越圆滑,既不带头冲锋,也没彻底退缩,就这么卡在中间,留点回旋余地。这选择说白了,就是莫迪算准了账:印度经济还离不开美国的投资和技术,能源军售这些链条一断,国内产业就得跟着晃荡。 先看金砖国家这块儿。2025年9月的金砖外长会议上,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直言不讳,说印度跟金砖伙伴的贸易赤字最大,尤其是对华贸易逆差占了大头。这话听着像在抱怨,但细想其实是印度在暗示,大家别光喊口号,得实打实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巴西和南非老早就在呼吁加强合作,对冲美元风险,印度呢?态度暧昧,既不明确表态支持去美元化,也不公开反对,就在程序性议题上打太极。这么一搞,金砖内部的合力自然就弱了。俄罗斯媒体直戳要害,说印度的摇摆让整个机制的凝聚力打了折扣。本来金砖是新兴经济体抱团取暖的平台,现在印度这么一犹豫,其他成员国就得猜心思:印度到底站哪边?结果呢,峰会通过了126项承诺,覆盖全球治理、金融、健康、AI、气候变化这些领域,但核心的反霸权议题推进缓慢。印度这步棋,表面上看是维护自身利益,实际却稀释了集团对抗外部压力的劲头。 上合组织这边也差不多。2025年9月的阿斯塔纳峰会,莫迪亲自到场,这是他2018年以来头一遭访华,这事儿在外交圈炸了锅,因为上合本是中俄主导的平台,印度以往总带点警惕,现在却主动示好。会议讨论区域安全时,印度提议中立观察机制,避开直接批西方军事行动的声明。南非和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想借机集体发声,反对美国单边制裁,印度却删改措辞或干脆不签。这不是明摆着不跟大伙儿一条心吗?莫迪的逻辑很简单:印度在印太地区有自己的盘算,不能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上合虽好,但跟美国的防务合作更接地气,军售和技术转移直接顶到印度经济痛点。结果,上合的联合声明里,印度声音弱化了,反霸权的调门也没拉起来。外界看,这分明是印度在向华盛顿倾斜,换取印太战略的更多空间。 说到印太地区,这才是莫迪选择的硬核部分。2025年7月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外长会,印度跟美日澳签了多项倡议,扩大在基础设施、海上安全、数字经济上的合作。印度海军开始频繁跟美日澳舰队在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巡航,名义上是维护航行自由,实则在美国的默许下加强存在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虽然贸易谈判卡壳,但印太军事纽带没松。印度空军基地接收美国战机部件,技师忙着组装,硅谷团队进驻班加罗尔实验室搞技术转移。这动作一出,直接影响金砖的整体布局。本来金砖想在能源、金融上联手对冲美国压力,印度却在印太玩起了围堵中国的游戏。巴西总统卢拉在巴西利亚峰会强调团结基础是平等信任,南非代表也批评有些成员“只参会不行动”,矛头直指印度。俄罗斯人更不客气,说印度这摇摆让莫斯科的东方支点松动了。印度这么干,短期内是想提升区域影响力,换点政治红利,但长远看,容易把自己孤立。金砖其他成员国开始私下质疑:印度还能不能当可靠伙伴? 稀土问题就是这大局下的一个小缩影。2025年6月,戈亚尔在新德里公开说,中印正在就稀土供应磋商。这话一出,市场哗然。稀土是电动车、芯片、导弹这些高科技的关键原料,中国掌握提纯和供应的绝大部分,印度虽有矿产,但加工技术落后,大量矿石还得运去中国加工再返销。印度国内企业急了,戈亚尔确认公司们正四处找替代来源,开发本土加工能力,以防中国进一步限出口。6月中国新规一出,印度赶紧行动,IREL公司暂停对华出口协议,转而投资国内矿场。但磋商还在继续,莫迪想借这机会在中、美间留条平衡线:一边稳供应链,一边拉美国投资关键矿产伙伴关系。可美国承诺总带条件,贷款少、技术封锁严,还让印度扛大头成本。这么一算,印度在资源链上还是离不开中国支持。 这选择背后的算盘,得从印度经济说起。过去几年,印度对美依赖加深,能源进口、科技合作、军售投资几乎全线牵扯。莫迪政府在双边谈判中,承诺扩大农产品准入,放宽制造业外资比例,看似开放,实则让本土产业更易受外部操控。美国通过军售和联合演习渗透印度防务,印度海军巡航频率飙升,远超不结盟外交的老黄历。金砖本是印度平衡力量的舞台,现在却成战略摇摆的镜子。
莫迪预言成真?印度掀移民潮,日本引进50万,又盯上俄300万缺口印度总理莫迪
【53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