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名志愿军被包围,情急之下,一个19岁的司号员吹响冲锋号,谁知,正在

哈皮的高高 2025-10-15 19:46:29

1951年,7名志愿军被包围,情急之下,一个19岁的司号员吹响冲锋号,谁知,正在冲锋的200名英军听到声音,却吓得赶紧后退! 抗美援朝战争打到1951年1月,志愿军已经推进到三八线附近。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的任务是追击南逃的敌军。其中一股英军属于英国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大约400多人,带着坦克和火炮,正仓皇撤退。团主力距离远,赶不上,团部就派最近的7连去阻击,拖延时间等大部队到位。7连刚打完一场仗,战士们装备不足,但还是迅速行动,占据了釜谷里一处制高点,下面是公路,英军必经之路。 7连设伏后,英军很快就出现了。志愿军开火先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击毙一些人。英军后撤,但知道后面有追兵,就开始反击。先用火炮轰阵地,志愿军阵地没来得及修好,炮弹炸开造成伤亡。英军接着发起进攻,一波接一波。在3个多小时里,连续3次冲锋,都被7连打退了。志愿军歼灭敌军100多人,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从全连打到只剩19人,还都带伤。 英军不死心,又发起第4次进攻,这次更猛。志愿军19人中牺牲11个,剩下7人。连长在这次进攻中牺牲,临死前把指挥权交给伤势最轻的司号员郑起。英军剩下200多人,发起第5次进攻,全都冲上来。郑起和剩下6个伤员继续抵抗,但弹药打光了。郑起摸到腰间的军号,跑到高处吹响冲锋号。号声传开,英军听到,以为志愿军主力要冲锋,就后退了。 志愿军主力随后赶到,全歼了这股英军。郑起因为这个行动,战后记特等功,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郑起1932年出生在黑龙江海伦县一个穷苦家庭,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跟爷爷讨饭过活。爷爷死后,他成了孤儿。1946年,14岁的郑起看到东北民主联军到村里,觉得他们像亲人,就缠着要参军。部队先让他当卫生员和理发员,但他想当司号员,坚持去号兵班学吹号。 学吹号很苦,郑起每天早起练基本音,嘴唇肿了还练。号谱有上百种,他背得滚瓜烂熟。冬天夏天都练,适应各种条件。1947到1949年,他随部队打解放战争,吹号传达命令,帮部队协调行动。195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随志愿军入朝作战。那时他19岁,在116师347团7连当司号员。 入朝后,郑起参加初期战斗,军号是他的主要工具。行军时吹号维持纪律,战斗中传信号。1951年1月3日,釜谷里阻击战是他的高光时刻。7连阻击英军,面对坦克和炮火,坚持打退多次进攻。郑起在战斗中看到战友一个个倒下,连干部都伤亡了。他接过指挥,组织剩下战士抵抗。 当弹药用尽,英军冲到近前,郑起吹冲锋号这一招,确实起效。英军在朝鲜战场上吃过志愿军冲锋的亏,听到号声就慌,以为大部队来了。志愿军就这样拖住了敌人。战后表彰,郑起作为英雄代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还受到高层接见。这件事在部队传开,成为军号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 郑起继续在志愿军服役,到1953年停战,随部队回国。后来调到39军116师,从事政治工作,升到政治部副主任。日常他组织学习宣传,处理事务,保持严谨作风。1983年1月,他离休,住在北京。离休后,他偶尔参加老战士活动,讲战场经历。2010年代,他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哈皮的高高

哈皮的高高

拖拖拉拉会变成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