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伤被强制离队,却意外的幸存下来,后来竟然靠烧炭聚起百余失散红军,1945年还

夏目君 2025-10-14 20:06:25

他受伤被强制离队,却意外的幸存下来,后来竟然靠烧炭聚起百余失散红军,1945年还成了七大代表! 1934年冬,由于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在红军主力离开苏区之后,国民党立即组织兵力对各苏区发起了进攻。 其中,位于赣县、兴国一带的杨赣苏区自然是敌人进攻的重点,考虑到当地的斗争形势,赣南省委决定派遣罗孟文前往杨赣苏区主持工作,领导当地的游击战。 接到任务后,罗孟文立即前往了杨赣苏区,当他来到这里后,他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得要严重。 杨赣苏区当时只有少量的部队,全军加起来就700多条枪,而敌人投入了十倍的兵力围剿他们。起初,罗孟文率部与敌人周旋,多次挫败敌军,可随着敌人的围攻越来越猛,他不得不带领部队转移。 敌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动向,立即出动大军追击,罗孟文只能带领部队边打边撤。在这个过程中,罗孟文的部队顺利与曾山等人领导的队伍会师,可敌人又调来更多的兵力围剿他们。 无奈之下,江西省委决定部队分散突围,争取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粤赣边区。于是,罗孟文带领红13团做好了准备,按照突围的路线进军。 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敌人追得非常凶猛,罗孟文的部队经历了多场恶战,许多战士不幸牺牲。 在经过一条公路的时候,罗孟文不幸伤到了脚,幸好周围的战士及时架着他离开,他这才逃过一劫。 好在部队还是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并且与其他的几支部队会合,为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众人召开了军事会议。可就在会上,大家看到罗孟文的脚伤比较严重,就劝他暂时离开部队,留在当地养伤。 罗孟文一开始并不愿意离队,可在场的其他人意见都一样,就这么通过了他的离队决议。罗孟文只能接受这个决定,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他也拒绝了部队多安排几个护卫的决定。 于是,罗孟文只带了一个人离开了部队,大部队离开之后,罗孟文二人的处境非常不妙。他们在当地同志的掩护下暂时落脚,几天后,罗孟文忽然遇到了几个伤兵。 他万万没想到,这些伤兵竟然来自几天前离开的大部队。通过他们,罗孟文这才得知:他离队之后,大部队在突围的过程中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部队就这么被冲散了,许多同志在战斗中牺牲,因伤被强制离队的罗孟文反而幸运地活了下来。 得知事情原委后,罗孟文并没有感到高兴,他立即行动了起来,先是与地方的同志一起安置了这些伤兵。随后,罗孟文便带着几个人离开了这里,他决定前往杨赣苏区的中心地带,在那里重整旗鼓。 一路上,他们乔装打扮躲避敌人的追兵,罗孟文拄着拐杖,忍着伤痛带着大家翻山越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他们终于回到了杨赣苏区,可这里经过国民党的围攻后,已经变得惨不忍睹。 好在,红军在杨赣苏区发展多年,这一带的群众基础相当好。一路上,他们得到了群众的掩护,罗孟文也改变了身份,一面打听着党组织的消息,一面继续赶路。 经历了一番波折,他带着人来到了江西泰和县,在这里他建立了一个临时工作点。罗孟文决定重新召集失散的同志,想办法在杨赣苏区拉起队伍。 令他感到惊讶的是,通过当地的同志,他打听到泰和等地这几个月来了不少外地的移民。他们有的在当地做工,有的直接在当地安了家,罗孟文判断这里面有不少是失散的红军战士。 于是,罗孟文决定想个办法秘密联络他们,在敌人眼皮底下将他们聚集起来。想来想去,他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烧炭。他先是找到当地的地主资本家,从他们那里搞到了炭柴的生意。 随后他带人以这个名义在山上搞起了炭棚,他的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流落在当地的红军还有许多穷苦人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来到他们的炭棚工作。 罗孟文就这样成功召集了百余名失散的红军,大家建立了几个炭棚,以此作为他们活动的据点。 当地的人们对这些工人并不在意,罗孟文等人的活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平日里在炭棚烧炭工作,私下里罗孟文一直给大家进行着思想教育,做着起事的准备。 就在他们等待机会的时候,众人得知了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来国共达成一致合作抗日。 罗孟文等人终于不用再隐藏身份了,他带着自己召集的队伍投入到了抗战中,这支队伍慢慢发展壮大,罗孟文也顺利与组织重新取得了联系。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罗孟文也得到了组织的重视,后来,他还作为代表来到延安参加了中共七大。

0 阅读:0
夏目君

夏目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