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那艘“新罗西斯克”号基洛级潜艇,本来好好执行跨舰队调防任务,结果被法国海军护卫舰堵在布列塔尼海岸附近,几百米距离盯着不放,北约那边还嚷嚷说“潜艇故障动不了了”,可俄黑海舰队隔天就发声明打脸,说纯属瞎扯,按国际规则浮航过英吉利海峡而已,哪来的故障? 事实上,这可不是第一次出幺蛾子,早在9月底,“新罗西斯克”号在地中海执行任务时,就出过燃油系统故障,漏得厉害不说,还触发了最高级别的爆炸警报,最后没辙只能把漏的油排进海里才稳住。现在又传故障,难免让人怀疑这艇的维护是不是真出了问题。 毕竟,基洛级虽说有“大洋黑洞”的名头,静音性能顶呱呱,但“新罗西斯克”号2013年下水,用到现在也十几年了,加上俄乌冲突里它得频繁出动发射“口径”导弹,维护周期被压缩得厉害,出点小毛病好像也不意外,可被北约抓住这点大做文章,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更要命的是,俄海军现在压根没精力跟北约掰扯这事儿。黑海舰队正跟乌军在敖德萨、克里米亚打得热火朝天,军舰、潜艇连轴转;波罗的海舰队更惨,芬兰一加入北约,港口直接被堵得挪不动窝;北方舰队虽说实力最强,可远在北极,等它赶过来支援,黄花菜都凉了。 更糟的是叙利亚塔尔图斯军港,之前还能当个地中海的落脚点,现在局势乱得没法用,等于俄海军在地中海没了支点,“新罗西斯克”号这次调防,本来就有点孤军深入的意思,被法国盯上也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再说说法国这波操作,表面看是“正常监控”,实则根本没那么简单。基洛级浮航时本来就容易被发现,可法国护卫舰凑到几百米近的距离盯着,明摆着是故意秀肌肉。这些年北约在北大西洋的反潜力度越来越大,P-8A巡逻机天天晃悠,“机敏”级核潜艇也常来凑热闹,这次法国跳出来,说白了就是替北约当“出头鸟”,想给俄海军添堵。 而且法俄关系这些年早不如从前了,以前还能在能源、军事上合作两把,现在法国跟着北约硬怼俄罗斯,一方面是想稳住自己在欧盟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怕俄在能源上卡脖子——要知道法国70%的电力靠核能,铀矿石进口大多依赖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要是俄白联盟在铀市场上动点手脚,法国核电产业就得慌神,这次盯着俄潜艇,多少也有点“转移焦虑”的意思。 要是真像北约说的,“新罗西斯克”号真被困在海上动不了,那艇上52名船员可就麻烦了。基洛级的食品和淡水储备顶多撑45天,虽说有氧气再生系统能电解水供氧,可万一设备再出点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2000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就是教训,当时就是氧气再生系统故障,最后全体船员没了,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揪心。不过俄海军也不是没准备,潜艇上备着“氧烛”,一根3厘米粗的就能释放50升氧气,够40人用1小时,真到紧急关头还能上浮求救,可问题是现在北约盯着,能不能顺利等来救援还是个未知数。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事儿刚好赶在北约“坚定正午”核演习期间,时间点太巧了。这些年北约东扩把俄罗斯逼得没辙,俄只能靠“非对称战术”反制,比如在北极部署“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让核潜艇多去大西洋巡逻,这次“新罗西斯克”号调防,说不定也是想传递点威慑信号,结果被北约借题发挥,反过来渲染“俄军事威胁”,目的就是让欧洲国家多掏军费,巩固北约联盟——毕竟现在欧洲不少国家对北约的态度已经有点松动,不搞点“危机”出来,怎么让大家齐心? 这事儿对咱们其实也有启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以后在远海活动,肯定也会遇到类似的反潜压力,尤其是北约现在还想往亚太凑,以后少不了要打交道。不过咱们这些年也没闲着,076型两栖攻击舰能搭无人机反潜,歼-20能掩护潜艇突破,在南海、台海的反制手段也越来越成熟,真遇到事儿,不至于像俄罗斯现在这么被动。 说到底,“新罗西斯克”号这事儿,表面是潜艇故障的“罗生门”,实则是俄西方博弈的缩影。俄罗斯现在经济吃紧,海军装备老化、后勤跟不上,北约又步步紧逼,想通过这些小摩擦消耗俄罗斯;可俄罗斯也没那么容易服软,毕竟潜艇是“沉默的杀手”,真把它逼急了,指不定会有更强硬的反制。 只是这么耗下去,风险太大了,万一哪个环节出点差错,比如双方舰艇不小心碰撞,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海上安全不是靠“秀肌肉”能保障的,还是得坐下来谈,别动不动就搞对抗。 以后北极冰层融化,海底资源争夺会更激烈,潜艇的作用只会越来越重要,俄西方要是一直这么针锋相对,类似的“围观事件”恐怕还会发生。希望双方能有点克制,别让小矛盾演变成大麻烦,毕竟真打起来,谁都没好处。 参考资料:文汇报
不好了,俄军潜艇跑不了,俄军基洛级潜艇突然发生故障,法国海军护卫舰竟然直接在距离
【21评论】【30点赞】
小颜同学
老毛子再不济打个法国还不是手拿把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