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架歼—7X试飞时连续两次空中停车,雷强认为是发动机问题,可设计师坚决否认!于是雷强又冒死飞了9次,竟9次都空中停车![无辜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空军为歼—7战机适配以色列“怪蛇”3空空导弹时,遭遇连续六次发射失败,每次导弹离开发射梁,战机立即剧烈抖动、发生侧翻,甚至导致发动机停车,外方专家将此归咎于歼—7机身过轻,难以承受导弹发射产生的强烈反作用。 就在项目濒临终止时,刚满二十岁的雷强主动请缨再次试验,他自幼怀有飞行梦想,虽曾在招飞中落选,但通过努力考入航校,最终以优异成绩加入空军,不满二十岁便成为一名试飞员。 雷强驾驶挂载“怪蛇”3的歼—7升空,在导弹发射瞬间,飞机再次出现异常。与之前飞行员立即大幅调整的操作不同,他稍作延迟才应对姿态变化,正是这关键的几秒延迟,使飞机迅速恢复平稳,发动机也未停车。 随后他连续成功发射两枚导弹,数据分析显示,他的操作有效避开了导弹尾烟吸入发动机的区间,同时缓解了脉冲发射对机体造成的扰动,“怪蛇”3的发射方式使其出筒速度瞬间超越战机速度,加之歼—7发动机推力有限,导致容易停车,雷强通过细微的操纵节奏,成功化解了这一风险。 这次成功不仅解决了具体技术难题,更使雷强成长为我国三角翼飞机和教练机尾旋科目的首席试飞员,他还为二十多个国家培养过飞行员,成为中国试飞领域的杰出代表。 1998年雷强承担了歼—10战斗机的首飞任务,从起飞到降落,他全程保持精准操纵,最终完美完成首飞,着陆后他难掩激动之情——中国终于拥有了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2003年他再次完成歼—10双座型的首飞任务。 在漫长的试飞生涯中,雷强成功处置空中特情上百次,为多型战机的定型改进提供了关键数据,他参与研制的歼—10战机,后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从解决导弹发射难题到完成歼—10首飞,雷强以扎实的飞行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试飞员群体的勇敢与智慧,始终是中国航空事业突破不可或缺的力量。 网友们敬佩不已: “向雷强致敬!这才是真正的英雄,用生命换来技术突破,现在多少人还记得这些默默奉献的航空人?” “原来歼—10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真的是用命在试飞啊!以前只知道飞机厉害,没想到试飞员这么不容易。” “看完才知道导弹和战机匹配这么复杂,居然还要考虑尾烟吸入问题,长知识了。” “20岁就敢接这种任务?现在的20岁还在打游戏呢,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真不一样。” “事实证明经验固然重要,但有时候新人带来的新思路更能解决问题,不能总论资排辈。” “求科普:现在的歼—20是不是已经解决了这类问题?我们的航空发动机现在什么水平了?” “试飞员真是最勇敢的职业,每次飞行都是在和死神打交道,建议多拍这类纪录片。” “原来以色列早就给我们提供过导弹技术,这段历史还是第一次听说。” “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人!外国专家也没解决的问题,被我们的试飞员搞定了。” “看着简单延迟几秒操作,背后是多少次生死考验?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您认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勇于攻坚克难的航空精神? 官方信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台湾空军飞行员谢翔鹤,1964年被解放军俘虏,拒不投降,只为能重回台湾效力国民党
【29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