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国造了155艘航母,现在为何造一艘航母都费力?因为当时的航母其实就是大点的船,质量很差,一发火炮就能打碎的产物。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这155艘航母里,真正能扛大梁的大型舰队航母也就二十多艘,剩下的大多是“凑数”的护航航母。就拿当时造得最多的卡萨布兰卡级来说,50艘船全是一个船厂造的,最快的一艘从铺龙骨到交给海军才花了101天,比现在盖栋大楼还快。 这种航母就是按货船的底子改的,标准排水量才7800吨,跟现在的驱逐舰吨位差不多,飞行甲板是薄钢板上铺层木头,别说火炮了,鱼雷一炸就够呛。有艘叫“利斯康湾”的,被一枚鱼雷击中药库,90多吨弹药瞬间炸飞,船尾三分之一都没了,短短23分钟就沉了,船上上千人伤亡率高达70%。 当时能这么造,全靠“简化到底”的思路。有个叫凯泽的实业家想出招,用预制零件拼船,再用焊接代替老手艺,一下省了七成成本和三分之一时间。而且那时候的舰载机都是螺旋桨的,轻得很,像FM-2战斗机才3.7吨,甲板上装个简单的液压弹射器就能起飞,实在不行让船逆风开,飞机借着风劲儿也能飞起来。 这些航母不用复杂设计,能运飞机、给船队护航就行,完全是“战时应急品”,就像家里临时搭的简易棚,快是快,可不顶用。 可现在的航母早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先不说别的,美国现在全靠纽波特纽斯一个船厂造核动力航母,全美国再找不出第二家能造的地方。这船厂造一艘福特级航母,从开工到服役得花八九年,比二战时造五十艘卡萨布兰卡级的时间还长。 为啥这么慢?因为动力系统就天差地别,以前的护航航母用的是老掉牙的往复式蒸汽机,现在的航母烧的是核能,得把核反应堆塞进船里,还得保证不泄露,这精度比瑞士手表还高,差一点都不行。 舰载机的变化更要命。现在的喷气式战机动不动就二三十吨,降落时勾着阻拦索砸在甲板上,力道大得能把老航母的甲板砸穿。而且发动机喷出来的火温度上千度,普通钢板根本扛不住,得用特殊的耐高温合金,光这甲板钢的技术就没几个国家能搞定。 更别说福特级上的电磁弹射器了,得精准控制电力,把几十吨的飞机像弹弓一样弹出去,力道大了飞机散架,小了飞不起来,这技术比当年的液压弹射器复杂几百倍。 防御和电子设备更是费功夫。二战航母的弹药库连个像样的防护都没有,现在的航母不仅有厚装甲,还有密密麻麻的水密舱,就算被炸破几个洞,关上舱门也沉不了。船上的雷达能同时盯着几百个目标,从飞机到导弹都能看清,还得和整个舰队的军舰、飞机联网,这一套系统比以前的通讯设备复杂上万倍。 更别提成本了,一艘福特级航母要花一百多亿美元,相当于二战时几百艘护航航母的钱,还得国会反复审批,纳税人也不乐意掏这么多钱。 这么一对比就清楚了,二战的航母是“量大管饱”的简易货,现在的航母是“精雕细琢”的高科技产物。不是美国造不出那么多了,是现在的航母早就不是“大点的船”,而是集核动力、精密电子、超强防护于一身的海上堡垒,造一艘的功夫和成本,搁二战能造上百艘,自然没法像当年那样“狂造”了。
中国武器下一个需要实战检验的,很可能就是能不能击落美国的F-35隐身战机,眼下来
【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