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别在嘴硬了,多少人命为你的嘴硬买单。在成都一辆小米汽车撞在了绿化带上起火自燃,许多目击者看到后上前抢救,都打不开车门,因为电车只要撞了电池受损,隐藏型把手根本打不开。 这场发生在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的悲剧,撕开了新能源汽车华丽外表下的致命隐患。 31岁的邓某某驾驶小米SU7 Ultra,以明显超速的状态撞向前车,冲过绿化带翻滚到对向车道后迅速起火。多名路人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救援,徒手砸窗、寻找工具,双手流血却依然无法打开那扇死亡之门。 警方通报揭示了司机涉嫌酒驾的事实。但另一个残酷的问题随之浮现:为何那么多路人都打不开一扇救命的车门? 那道打不开的门背后,藏着一个关于设计的残酷真相。小米SU7采用的是固定式半隐藏门把手,看起来时尚简洁。雷军曾自豪地介绍,这种设计“通过按压内部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无需物理抬起就能开门”。 在车辆碰撞导致断电的紧急情况下,这种依赖电控的门把手很可能瞬间失效。中保研的数据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中车门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 这不是设计美学与安全性的第一次碰撞。车内的机械拉手位置靠下,车外根本没有机械拉手。当驾驶者昏迷,车外救援者只能砸窗伸手去摸那个难以触及的救命机关。 眼睁睁看着生命在眼前消逝而无能为力,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小米精心构建的安全神话同样在烈火中接受考验。雷军在技术发布会上重点讲解的电芯倒置设计、17层高压绝缘防护,甚至应用在军事装备的“防弹涂层”。 这些听起来坚不可摧的技术堡垒,在这场极端碰撞中似乎并未发挥宣称的效果。整辆车被烧得只剩下铁架子,触目惊心。 令人愤慨的是,事故发生后小米选择了沉默。当舆论沸腾、股价暴跌近8%时,雷军的微博依然在展示新疆测试新车的美好画面。 难道那些流血救援的双手,那些在烈火中逝去的生命,都不及一场宣传秀重要吗? 监管的脚步已经响起。工信部9月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小米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今天成都小米汽车撞了之后还自燃了,其实倒也不算特
【39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