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1966名巴勒斯坦人获释并坐上大巴车 1966名巴勒斯坦人从以色列监狱获释,坐上了大巴车。这不是一般的“放人”,而是一场牵动各方神经的停火协议部分落地。 消息一公布,不只是巴以双方,连国际社会也都在屏住呼吸盯着这一刻。 这次的大规模释放,背后其实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经过多轮博弈后的成果。 10月10日中午,双方终于敲定了停火协议的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很明确:哈马斯放人归还遗体,以色列则释放大批巴勒斯坦囚犯。 以色列这次释放的人数很大,1966名巴勒斯坦人,光是数字就够震撼了。更关键的是,这里面有250名是被判终身监禁的重刑犯,能被放出来,说明这次谈判双方都做出了实打实的让步。 按照安排,这250人会被送往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还有其他国家,其余1716名自去年10月7日冲突爆发后被关押的加沙人,则直接送往加沙南部的纳赛尔医院。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次被释放的巴勒斯坦人,身份到底有多复杂? 其实,以色列监狱里关押的巴勒斯坦人,有的被判了重刑,有的其实是因为各种安全理由被临时扣押。每次巴以谈判,涉及到“交换人质”环节时,释放名单的讨论都是最敏感的话题。 以色列内部其实也是争议很大,毕竟放出重刑犯容易引起一些极端分子的反弹,但为了推进停火,最后还是咬牙做了妥协。 再看哈马斯这边,按照协议,他们将释放20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同时归还28具遗体。 这个数字背后,是双方都在尽量照顾彼此国内舆论的底线。哈马斯高级成员哈姆丹在接受采访时亲口承认,13号上午会开始放人,这种公开承诺,某种程度也是对以色列的一种压力测试。 毕竟,协议能不能真正落地,外界一直都在观望。 这次释放行动的现场其实也挺有画面感。大巴车在以色列监狱外排成一排,获释的巴勒斯坦人陆续走出高墙,表情复杂,有人激动落泪,有人依然警惕地四周张望。 大巴车开往不同的目的地,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还有直接去加沙南部的医院,每一步都有联合国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旁边监督。对于很多巴勒斯坦家庭来说,这一天像过年一样,亲人终于要回家了。 社交媒体上巴勒斯坦网友连夜刷屏,晒出亲人回归的合影和视频。以色列一方的家属心情同样复杂,有人盯着新闻直播,有人偷偷担心万一协议再出什么变数。 释放行动虽然顺利进行,但以色列国内强硬派肯定不满意,质疑政府“软弱”;哈马斯内部也有声音担心释放的囚犯未来是否真的安全。更别说加沙地带目前局势还远远没有稳定,纳赛尔医院成了大批获释者的第一站,这也说明医疗救治和后续生活安排成了大难题。 很多人过去几个月在监狱里身心俱疲,出来后马上要面对现实挑战。 外界普遍关注,这次停火协议的“第一阶段”能不能顺利带来更深层次的和平。坦白讲,巴以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靠一次交换就彻底化解,但这次释放行动起码给双方都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只要这批人安全回家,双方都能在国内说得过去,后面谈判桌上的筹码也就更多了。 全世界都在看,这场“放人换人”的大戏,究竟能不能让中东迎来难得的安稳时刻。
参考资料:1966名巴勒斯坦人获释并坐上大巴车 2025年10月13日,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