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10月11日一女子自驾游,经过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时,无意间看到一只面部像猫,却又长着大胡腮的动物趴在路边,因女子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动物,便拿出手机拍下了它,并有爱的称其为“咪咪”,反观这只动物却看了看女子后,便起身离开了此地,而起身瞬间女子才发现,这“咪咪”体型比猫大了不少,其一车同伴才赶紧解释说,这哪是什么“咪咪”,这可是动物界里人送外号“屠狼机器”的猞猁!而此时同伴也意识到危险,赶紧让女子关好车窗。[无辜笑] 那天在大兴安岭的林区公路上,我们的车正缓慢行驶,前排的女士突然轻声说:“看,路边有只猫。”大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路边蹲着的那个身影确实像只家猫——圆脸、短耳,嘴边两撇黑须随着呼吸微微颤动,它蹲坐在雪地里,眼神里透着警觉,却没有任何要躲闪的意思。 我掏出手机拍照时,它只是淡淡地瞥了我们一眼,仿佛早已习惯了过往的车辆,可当它站起身准备离开时,车厢里顿时安静了,那粗壮的四肢、稳健的步伐,还有近一米长的身躯,完全超出了家猫的范畴,它转身时,短促的尾巴和耳尖那簇黑色的毛发终于让我们认出了它的真身。 “是猞猁!”同行的朋友压低声音说道,同时迅速确认了车窗是否关严,这只被误认为家猫的动物,其实是北方森林里的顶级捕食者。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我们遇到的应该是欧亚猞猁,成年猞狲体长可达1米,体重能超过30公斤,它们那看似笨拙的圆脸其实是声波收集器,耳尖的黑色簇毛能精准定位声音来源,宽阔的脚掌如同雪地靴,让它们在深雪中行走自如。 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猞猁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主要以野兔、鼠兔为食,偶尔也会捕猎狍子等中型动物,虽然民间传说中猞猁会主动攻击狼群,但研究表明它们更多是采取回避策略,不过当领地受到威胁时,雄性猞猁确实会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随着生态保护见成效,近年来东北林区的野生动物目击事件明显增多,就在上个月,同样的路段还有游客拍到了狼群,这说明我们的自然环境正在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哪是咪咪,这是你林区大哥!猞猁的战斗力在北方森林里可是天花板级别的,狼崽子见了都得绕道走。” “科普一下: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遇到千万别下车投喂,远观拍照可以,靠近真的会被揍。” “作为大兴安岭本地人,每年都能看到游客把猞猁当大猫的,其实这玩意一掌下去能拍碎车窗,战斗力堪比藏獒。” “它那个大脚板是雪地行走的作弊器!看起来萌萌哒,实际上是为在深雪里追捕猎物进化的杀人利器。” “上次有驴友想摸猞猁幼崽,被母猞猁追了二里地,记住野外越可爱的动物越危险。” “其实猞猁很少主动攻击人,但你要是作死靠近它领地或者幼崽。。。建议提前联系好救护车。” 大家如果在野外遇到不认识的动物,第一反应会怎么做? 官方信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咪咪”10月11日一女子自驾游,经过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时,无意间看到一只面部像
轩叔观察
2025-10-13 11:26:56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