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镇单位的状况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牛马用! 昨晚九点路过乡政府,意外的灯火通明让我驻足。党政办的窗台上,一盆绿萝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女干部小陈正一边核对表格,一边轻拍着睡在折叠椅上的孩子。走廊那头,农业服务中心的老李扛着防汛器材匆匆走过,额头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这已是他们连续奋战的第十八个日夜了! 都说乡镇干部是"铁打的娘子军,拉磨的老黄牛",这话里带着心疼,也透着理解。计生站的王姐上周刚做完手术,今天就戴着腰托回来整理贫困户档案;男干部小张在防汛期间,硬是三天两夜没合眼,巡堤查险。他们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在落实政策和服务群众之间不停旋转。 细细思量,这种状态背后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写照。一个山区乡的统计显示,全年要完成132项考核,参与86个微信工作群的信息对接,而全乡行政编制仅28人。他们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心声的"第一感知人"。 不过,我们在感佩之余也要思考:如何让这些基层"绣花人"既能绣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又能保有持续耕耘的力量?或许,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让每一份坚守都能被看见,每一滴汗水都不被辜负。 毕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守夜人,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既是追梦人,也是点灯人!
现在乡镇单位的状况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牛马用! 昨晚九点路过乡政府,意
光之流年
2025-10-12 23:57:54
0
阅读:31